包含胥的词语
- 26、胥靡邑: 春秋时期郑国地,后属周。
- 27、胥母: 1.山名。即今江苏省吴县莫厘山。
- 28、胥邪:村落的角隅。亦作'胥邪'。椰子树的别名。人名。一说箕子之名﹐一说比干之名。
- 29、胥师: 1.古官名。掌管市场物价的小官吏。
- 30、胥命:本为诸侯相见﹐约言不誓。 泛指相约。
- 31、胥祝:司祭的小吏。
- 32、胥原:伍子胥与屈原的并称。
- 33、胥溺:相继沉没。
- 34、胥里:里胥。乡里小吏。
- 35、胥译: 1.翻译﹐互译。
- 36、胥疏: 1.谓与人相远﹐流转各地。 2.常有闲散﹑流浪等义。
- 37、胥耆: 1.老吏。
- 38、胥山: 1.山名﹐相传因伍子胥而得名。有三:(1)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一说吴阖闾时已有胥山之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2)浙江省杭州市城内吴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吴山﹐《图经》云:'春秋时为吴南界故名。或曰以子胥名﹐讹伍为吴也。'亦名胥山。"(3)浙江省嘉兴市张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三.嘉兴府》:"胥山﹐本名张山。相传吴使子胥伐越﹐经营于此﹐因改今名。"
- 39、胥成: 1.重叠而生﹐对生。
- 40、胥附:使疏远者相亲附。亦指亲附﹑亲附的人或泛指附庸。
- 41、胥纰: 1.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服装上的带钩。
- 42、胥台: 1.即姑苏台。
- 43、胥怨: 1.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
- 44、胥胥:松散貌。 喜乐貌。
- 45、胥士:唐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
- 46、胥门: 1.城门名。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城西门。 2.复姓。春秋吴有大夫胥门巢。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 47、胥役:同来服役
- 48、胥余:村落的角隅。亦作'胥邪'。椰子树的别名。人名。一说箕子之名﹐一说比干之名。
- 49、胥宇: 1.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相宅。 2.指看守房屋。
- 50、胥人: 1.古代乐官。 2.犹胥吏。
- 拼音xū
- 注音ㄒㄩ
- 笔划9
- 繁体胥
- 五笔NHEF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肉,疋(shū)声。本义:蟹酱)(2) 同本义胥,蟹醢也。——《说文》青州之蟹胥。——《周礼·庖人》注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共祭祀之好胥。——《周礼》(3) 片刻,一会儿胡蝶胥也。——《列子·天瑞》胡蝶胥也化而为虫。——《庄子》名词(1)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特指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后作“偦”里胥猾黠。——《聊斋志异·促织》就老胥而问。——清· 方苞《狱中杂记》部中老胥。胥某谓曰。胥某笑曰。(2) 又如:胥里(乡里小吏);胥役(胥吏与差役);胥靡(刑徒);胥祝(司祭的小吏);胥耆(老吏);胥师(管市场的小吏)(3) 有才智的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周礼》(4) 古代乐官小胥大胥。——《礼记·王制》。注:“皆乐官属也。”大胥是敛,众胥佐之。——《礼记》(5) 又如:胥人(古代乐官)(6) 姓副词(1) 相互以比追胥之事。——《周礼·士师》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诗·小雅·角弓》(2) 又如:胥命(诸侯相见,约言不誓);胥溺(相继沉没);胥译(互译,翻译);胥怨(互怨)(3) 都;皆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小雅·角弓》动词(1) 通“须”。等待胥与公往见之。——《史记·扁仓传》胥令而动者也。——《管子·君臣》太后盛怒而胥之。——《史记·赵世家》(2) 看,观察胥后令。——《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将胥有所定也。——《管子·大匡》于胥斯原,既庶既繁。——《诗·大雅·公刘》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