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至的词语

  • 101、至材:最有才能的人。
  • 102、至音:最美妙的音乐。
  • 103、至物:最微妙的事物。
  • 104、至谋: 1.极好的谋略。
  • 105、至术:最好的方法。
  • 106、至机: 1.最紧要的关键。 2.极其微妙的奥秘。
  • 107、至平: 1.旧指贤君在位﹐公道大行﹐人尽其力的治世。 2.极其公平;极其清平。
  • 108、至法: 1.谓使法制完善。 2.谓至高无上的法律。 3.谓最神妙的佛法或法术。
  • 109、至化: 1.极美好的教化。
  • 110、至臣: 1.最称职的臣子。
  • 111、至策: 1.最好的计策;上策。
  • 112、至足: 1.极其充足。 2.最大的满足。 3.指应该达到的最适当的限度。
  • 11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词语解释⒈  诗篇名。唐代韩愈作。公元819年,作者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途经蓝关(今陕西蓝田),侄孙韩湘来送行,于是作此诗赠之。诗中抒发了坚持正义、刚直不阿的情怀,也流露出英雄失意之悲。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尤为后人传诵。
  • 114、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wú suǒ bù zhì 1.  什么地方都能到达。 例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英 penetrate everywhere; 2.  指什么坏事都做到了。 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 115、至死不变:纛:到。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 116、至死不二:到死也不改变。
  • 117、一至: 一到。 竟至;乃至。 指忠正鲠直。 犹言小善,偏材。
  • 118、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词语解释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 ]⒈  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引证解释⒈  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引《战国策·齐策四》:“谭拾子 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 119、实至名随: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 120、势位至尊:至:极。极其尊贵。
  • 121、视为至宝:至宝:极珍贵的宝物。极其珍视,看成是最珍贵的宝物。
  • 12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词语解释⒈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国语辞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jīng chéng suǒ zhì jīn shí wéi kāi ]⒈  加以真诚,连金石都会为之开裂。用以勉励人只要有诚心,没有办不成的事。也作「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 123、绝德至行:卓绝的品行。
  • 124、祸至无日:无日:没有多少日子。指灾祸很快就会来到
  • 125、感人至深: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CF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2)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凤鸟不至。——《论语》至,到也。——《字林》至,到也。——《广韵》王朝至于商郊 牧野。——《书·牧誓》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远道不至。——《墨子·辞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至则行矣。——《论语·微子》至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风雨骤至。——汉· 王粲《登楼赋》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李将军列传》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宋· 文天祥《后序》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三则》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3)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毕竟);至止(到达,到来。止,语气词);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到;达到);至乎(至于。到;达到);至至(达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达到极点;到)(4) 来;去至,来也。——《玉篇》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传·僖公五年》〈形〉?(1)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色愈恭,礼愈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吾爱汝至。——清· 林觉民《与妻书》(2) 又如: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最骏(最好的骏马);至意(极深远的用意);至情(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至理(极深的道理);至材(极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伟大的德性)(3) 深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语》。 韦昭注:“至,深也。”(4) 又如:至虑(深思熟虑);至戒(犹深戒);至契(交情极深的朋友)(5) 得当;恰当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杨倞注:“至不至,犹言当不当也。”(6) 亲近 。如:至戚(最亲近的亲属)(7) 真挚;诚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8) 又如:至诚;至友(9) 周到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副词(1) 大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2) 又如:至贤(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至砀(极广大)(3) 极;最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贾谊《治安策》陵见其至诚。——《汉书·李广苏建传》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正论》(4)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极充足);至大至刚(广大无限而刚健不可屈挠);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至小无内(小到极点,内无余隙);至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至清(极其清澈)(5) 一定;必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汉书·匡衡传》(6) 竟,竟然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鸟飞。——《韩非子》名词(1) 夏至、冬至的简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僖公五年》(2) 又如:至节(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3) 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其于祥,末可与言至也。——《淮南子·本经训》(4) 又如: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5) 道德高尚的人;圣人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鹖冠子》(6)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7) 准则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1) 乃;乃至;以至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2) 至于,甚至于 ——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介词到…时候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