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藉的词语
- 1、履藉: 见“履籍 ”。
- 2、户藉:登记户口的册籍,政府登记居民户口事项的册子或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即个人的出生的地方或目前居住地,不是父亲或母亲的籍贯地,也不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籍贯地。
- 3、风流缊藉: 1.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 2.亦作"风流缊藉"。指诗文的意趣飘逸而含蓄。
- 4、死伤相藉:藉:以物衬垫。死亡受伤者相互枕藉而卧。形容伤亡者多
- 5、兵相骀藉:短兵相接 duǎnbīng-xiāngjiē[fight at close quarters;engage in hand-to-hand fight;close action;confront closely]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谓作战时敌我逼近,双方面对面地用短兵器交战搏斗;也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斗争 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宋史·刘惟辅传》
- 6、资藉:凭借,依赖。
- 7、遗藉: 1.亦作"遗藉"。 2.指古代典籍。 3.指散失的书籍。
- 8、相藉:互相借物。
- 9、无藉: 不用衬垫。 见“无籍 ”。 无所顾忌,无赖。 指无赖汉。
- 10、缊藉: 1.蕴藉。含蓄宽容。
- 11、韫藉:含蓄而不显露。
- 12、尉藉:慰劳﹐抚慰。
- 13、通藉: 通藉tōng jí (1) 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藉”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藉”。 例 通藉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英 be an official;secure official position
- 14、骀藉:践踏;蹂躏。
- 15、踏藉:亦作'踏籍'。践踏;踩踏。
- 16、神藉: 1.祭祀时摆设供品的垫物。
- 17、缲藉:系玉器的绀帛和承托玉器的垫物。
- 18、交藉:杂乱堆积。
- 19、春藉:春日藉田;春日藉礼。
- 20、不藉: 不凭借;不依靠。 不顾惜。 不希奇;不看重。
- 21、资藉豪富: 《南史·到伪传》:“伪资藉豪富,厚自奉养,供一身,一月十万。”
- 22、人言藉藉: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 23、藉藉: 藉藉jíjí (1) 杂乱众多的样子 英 indiscriminate;intricate
- 24、藉略:犹侵夺。
- 25、藉不得:亦作"藉不的"。
- 拼音jiè,jí
- 注音ㄐㄧㄝˋ,ㄐㄧˊ
- 笔划17
- 五笔ADIJ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jiè动词(1) 践踏;欺凌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2) 进贡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3) 登记;记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如:藉没(没收)(5) 顾念;顾惜 。如:藉不得(顾不得)(6) 用绳缚 。如:藉靡(缚,捆绑)形容词杂乱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名词(1) 通“籍”(2) 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3) 耕种藉田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4) 赋税 。如:藉敛(征收税赋)(5) 通“阼”。势位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6) 另见jièjí名词(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2) 同本义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藉乃燔林。——《列子·黄帝》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动词(1) 衬垫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3) 坐卧其上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5) 践踏;欺凌 。如:凌藉(践踏;欺凌)(6) 抚慰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8) “借”的繁体字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9) 另见jí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