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蘖的词语

  • 1、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词语解释⒈  十围:形容极其粗大;蘖:树木的嫩芽。十围粗的大树,初生时只是一棵嫩芽。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
  • 2、根蘖:是从根上长出不定芽伸出地面而形成的小植株。如枣、漆树、刺槐。一些植物的根部可以出现分蘖,对周边土壤扩散而后无性生殖出多个新生个体的特性。农田防护林树种如果根蘖性过于发达容易由根部无性繁殖而侵入农田抢夺作物养分。
  • 3、麴蘖:意思是发霉发芽的谷粒。
  • 4、荫蘖:植物长出的新芽。
  • 5、株蘖: 1.亦作"株枿"。 2.树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条。
  • 6、栽蘖: 1.幼苗。嫩芽。 2.喻祸患根苗。
  • 7、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
  • 8、饮冰食蘖: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语本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 9、饮冰茹蘖: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语本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 10、殷蘖: 1.亦作"殷孽"。 2.一种直立石灰岩溶洞底部的碳酸钙淀积物﹐通称石笋。中医可作药用。
  • 11、芽蘖: 1.植物的嫩芽。 2.指树木砍伐后再生的嫩芽。 3.常比喻萌发坏事的因素。
  • 12、牙蘖: 1.草木新生的枝芽。引申为始端;端绪。 2.萌生;产生。
  • 13、夏蘖:树木夏天新生的枝条。
  • 14、条蘖:枝条。
  • 15、食蘖:亦作'食蘗'服食味苦的黄檗。比喻受辛苦。
  • 16、生蘖:活的枝条。亦用以指生存的希望。
  • 17、三蘖: 1.亦作"三孽"。 2.谓一本生三蘖。原指韦﹑顾﹑昆吾,皆桀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
  • 18、曲蘖:1.曲蘖:幼芽屈曲。 2.麴蘖同“麴糵”。曲糵(麴糵),亦作“麴櫱”。亦作“麴孽 ”。亦作“曲櫱”。亦作“曲懋”。是一个词语,读作qū niè。有酒曲;酒;酒税等含义。同义词有麴櫱、麴孽、曲櫱、曲懋等。文章取自《天工开物·下篇》第十七,分为曲糵,酒母,神曲,丹曲四节。主要讲述酿酒的技术及方法。
  • 19、甹蘖:发芽分蘖。
  • 20、黄蘖:俗作“黄柏”,落叶乔木。内皮色黄性寒味苦,可入药,亦可作染料。
  • 21、尺蘖:长尺许的蘖枝。
  • 22、蘖磐:灭、灭度、寂灭。
  • 23、蘖枝:(名)植物分蘖时长出的枝。
  • 24、蘖芽:草木萌生的新芽。引申为开始发生。
  • 25、萌蘖: 萌蘖méngniè (1) 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芽,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英 bud;germinate;sprout
  • 拼音niè
  • 注音ㄋㄧㄝˋ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AWNS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薛声。本义: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2) 同本义若颠本之有由蘖。——《书·盘庚上》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朱注:“蘖,旁生萌蘖也。”非无萌蘖之生焉。——《孟子·告子上》寻木起于蘖栽。——《文选·张衡·东京赋》。注:“斩而复生曰蘖。”(3) 又如:槎蘖(砍伐幼林)(4) 植物的芽茶之佳品,芽蘖细微,不可多得。——王观国《学林》(5) 如:蘖芽(草木萌生的新芽)形容词通“糱”。高宋王筑为蘖台。——《吕氏春秋·过理篇》名词(1) 生芽的米蘖,芽米也。——《说文》(2) 酿酒的曲以蘖为酒。——《管子·禁藏》(3) 又如:蘖酒(曲酒);蘖曲(酒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