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蘧的词语

  • 1、卫蘧:指春秋卫国大夫蘧伯玉。
  • 2、蘧宁: 1.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
  • 3、蘧车: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蘧伯玉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后因以"蘧车"为典,指人之知礼而贤能。
  • 4、蘧蘧:1.悠然自得貌。 2.高耸貌。 3.鼾声。
  • 5、蘧然:(书)(形)惊喜的样子。
  • 6、蘧伯玉:春秋时卫国人,名瑗。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
  • 7、蘧甯: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
  • 8、蘧庐:驿站附设专供行人休息的房舍。
  • 9、菅蘧:菅和蘧。草名。用以比喻轻贱之物。
  • 10、几蘧:传说中的古帝王名。
  • 11、蘧瑗知非:泛指五十岁。
  • 12、蘧篨: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3.谄谀献媚的人。
  • 13、蘧蒢: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 3.谄谀献媚的人。
  • 14、蘧除: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 3.谄谀献媚的人。
  • 拼音
  • 注音ㄑㄩˊ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AHAP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通“蕖”。荷花蘧藕拔,蜃蛤剥。——张衡《西京赋》。 李善注引 薛综曰:“蘧,芙蕖。”(2) 通“遽”。驿车仁义,先王之蘧庐也。——《庄子·天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