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蜀的词语
- 1、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廖化﹐三国蜀将。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后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 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廖化﹐三国蜀将。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后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 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词语解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shǔ zhōng wú dà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fēng ]⒈ 廖化,三国·蜀将。引证解释⒈ 廖化,三国 蜀 将。 三国 后期, 蜀 名将相继死亡, 后主 以 廖化 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引《扫迷帚》第二四回:“好,好,‘ 蜀中 无大将, 廖化 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一:“‘好比何来?’ 亭面糊 学着乡里说书的人的口气。‘好比无牛捉了马耕田,好比 蜀 中无大将, 廖化 作先锋。’”国语辞典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 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⒈ (谚语)三国后期,蜀国名将相继死亡,才干平常的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大将军姜维以其作为先锋。见《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比喻在没有理想人选的时候,只好让次要脚色担当大任。引《扫迷帚·第二四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词语解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sòng dù shào fǔ zhī rèn shǔ zhōu ]⒈ 诗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为作者友人。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 5、庸蜀:泛指四川。庸﹑蜀皆古国名。庸在川东夔州一带,蜀在成都一带。
- 6、西蜀: 1.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 7、五蜀: 指益州(今属四川省)。
- 8、吴蜀: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 泛指吴地与蜀地。
- 9、三蜀:汉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又分置犍为郡,合称三蜀。
- 10、两蜀:即两川。
- 11、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刘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后因以“乐不思蜀”谓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 12、后蜀:五代十国之一。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据蜀称帝,建号蜀,为别于唐末王建之蜀,故称后蜀(公元934年-965年)。
- 13、二蜀: 指古时蜀地。即今四川省。
- 14、剑门蜀道:在四川省北部,从广元市七盘关起,到平武县报恩寺止,全长480千米。自古为连结川、陕间的交通要道,有千佛崖、皇泽寺、剑门关、子云亭、李杜祠、李白故里、江油关和明月峡、西山、窦圌山等名胜古迹。有“剑门天下雄”之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15、畏蜀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 16、入蜀记:《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
- 17、越罗蜀锦:比喻声名高贵。
- 18、吴蜀夷陵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吴国袭杀蜀将关羽,夺去荆州。公元222年,刘备率军伐吴,由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吴大将陆逊以静制动,在{{d046}}亭(今湖北宜都北)用火攻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故。
- 19、谕蜀文:汉番阳令唐蒙奉命赴夜郎﹐途中﹐"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武帝乃使司马相如责唐蒙﹐并草檄"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谕蜀文"喻指安民告示。
- 20、谕蜀书: 1.见"谕蜀文"。
- 21、玉蜀黍: 玉蜀黍yùshǔshǔ (1) 即玉米,是一种高杆谷类禾草(Zea mays),通常穗大,穗上生谷粒。在美洲已长期栽培 英 Indian corn;maize
- 22、蜀南竹海:蜀南竹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最具特色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绿色环球21”认证。
- 23、蜀道鸿毛:乐府《瑟调曲》名。南朝梁简文帝﹑刘孝威等均有此作﹐唐李白所作尤有名。谓入蜀道路的艰难。
- 24、蜀红酒庄:位于川西裂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中的仁和区平地镇,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
- 25、蜀市三贾: 本文选自《郁离子》。
- 拼音shǔ
- 注音ㄕㄨˇ
- 笔划13
- 繁体蜀
- 五笔LQJU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后作“蠋”)(2) 同本义蜀,葵中蚕也。——《说文》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3) 古族名、国名、郡名 ,在今四川一带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 蜀。—— 汉· 贾谊《过秦论》(4)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传说杜鹃春天啼鸣时声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国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蜀王(蜀国的君王);蜀罗(蜀中织造的轻罗);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栈(蜀中的栈道);蜀本(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山(蜀地山岳的泛称);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产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国(泛指蜀地)(5) 朝代名 。三国时蜀汉的简称。旧地在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蜀兵伤者极多。——《三国演义·失街亭》(6)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7) 又如:蜀刀(四川出产的小刀);蜀桐(蜀地所产的桐木);蜀都(古时四川称为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