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讥的词语
- 1、自郐无讥: 自郐无讥zì kuài wú jī (1) 比喻水平越来越低下,以至于不屑评论。典出自吴国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发现从郐国起技巧都很差而未作评价 英 except so-and-so,none of them was worth a dime;those following are not worthy to be commented upon
- 2、怨讥:讥讽。
- 3、遗讥:犹见笑。
- 4、贻讥:招致讥责。
- 5、一蟹讥: 宋无名氏《圣宋掇遗》:“陶谷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以其嗜蟹,......凡罗列十余种。
- 6、厌讥: 厌恶讥讽。
- 7、严讥:严格查问。
- 8、相讥: 1.相互嘲讽。
- 9、微讥: 微妙的机缘。 微妙的机锋。 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简称。
- 10、誓泉之讥:《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共叔段欲袭庄公﹐武姜将开启城门为内应﹐事败﹐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以"誓泉之讥"指因对母亲说过绝情誓言而受到的讥刺。
- 11、讪讥:讪笑讥讽。
- 12、乳妪讥: 见“乳媪讥 ”。
- 13、取讥:招致讥讽。
- 14、诮讥:讽刺讥笑。
- 15、颇讥:谓微有讥刺。
- 16、评讥:评议讥刺。
- 17、骂讥: 1.亦作"骂讥"。 2.骂詈讥讽。
- 18、郐下无讥: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 19、捷讥: 1.唐宋时狱官名。又称节级。亦泛指低级武职人员。 2.宋杂剧﹑金院本中的滑稽角色。
- 20、交讥:共相讥笑。
- 21、见讥:被讥笑。
- 22、调讥:嘲笑讥刺。
- 23、诒讥:被人耻笑﹐留下笑柄。
- 24、嘲讥:嘲笑讥讽。
- 25、冷讥热嘲: 亦作“冷讥热诮 ”。犹冷嘲热讽。尖刻的讥笑和讽刺。
- 拼音jī
- 注音ㄐㄧ
- 笔划4
- 繁体譏
- 五笔YMN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幾(jì)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2) 同本义讥,诽也。——《说文》此何以书讥。——《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诛讥罢只。——《楚辞·大招》。注:“非也。”二者交讥。——《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于人为可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孰能讥之乎?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3) 又如:讥呵(责问,责难);讥毁(非议诋毁);讥望(责怪)(4) 讽刺;讥笑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孔稚圭《北山移文》(5) 又如:讥讪(讥刺讪笑);讥言(讥讽的言论);讥弄(讥笑嘲弄);讥鄙(讥笑鄙视)(6) 进谏;规劝讥,谏也。——《广雅》殷有惑妇,何所讥?——《楚辞·天问》(7) 又如:讥谏(劝谏);讥绳(劝谏和纠正)(8) 查问讥,问也。——《广雅》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国准》关讥而不征。——《孟子》。注:“察也”关执禁以讥。——《礼记·王制》。注:“呵察也”几(讥)其出入。——《周礼·宫正》(9) 又如:讥而不征(稽查外来商旅,但不征收税捐);讥察使(官名。掌查究奸伪);讥视(稽察);讥查(盘问检查);讥问(讥问)名词非难,指责的话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