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谕的词语
- 1、圣谕: 圣谕shèngyù (1)圣旨 英 imperial edict
- 2、斋谕:宋学校职事名。
- 3、硃谕: 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
- 4、遵谕: 1.遵照皇帝的谕旨。 2.遵照吩咐。
- 5、宗谕:宗学中之教职名。
- 6、谆谕:谆谆告谕。太平天国后期﹐诸王所出文告﹐除洪仁玕外﹐多用之。
- 7、诏谕: 诏谕zhàoyù (1) 天子下诏令指示臣民 例 颁布诏谕 英 imperial decree
- 8、招谕: 1.亦作"招谕"。 2.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
- 9、赞谕:引导教谕。亦指引导教谕之人。
- 10、悦谕:乐于接受晓谕。
- 11、语谕: 1.指太平天国后期特爵诸王嗣君以外各子所出的文告。
- 12、引谕: 引谕yǐn yù (1) 尤指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或附带提及 英 allusion
- 13、学谕:学官名。宋代国子监与县学均置之。
- 14、通谕: 通谕tōngyù (1) (如由主教或高级教会机构发出的)关于处理一个重大的或当时认为是严重的事件的广为传布的文件;特指由教皇发出的这种通谕 英 encyclical
- 15、说谕: 1.劝说晓喻。
- 16、朱谕: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朱谕》三百六十卷。亦省作"朱批"﹑"朱谕"。
- 17、手谕: 手谕shǒuyù (1) 上司(或尊长)亲笔写的指示 例 总统手谕 英 handwritten order
- 18、省谕: 1.明白谕知。
- 19、神谕: 神谕shényù (1) 神的指示 英 pontification
- 20、召谕:命人来,予以晓示。
- 21、上谕: 上谕shàngyù (1) 古时皇帝以诏书形式发布的命令、告示 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条约,都是从这里发出“上谕”签订的。——《故宫博物院》 英 imperial edict
- 22、曲谕: 多方晓谕。
- 23、谯谕: 1.责问并晓谕。
- 24、明谕: 明白告示。
- 25、面谕: 面谕miànyù (1) 当面给予训示或下达命令 例 请天子登五凤楼,召百官面谕讨贼。——《三国演义》 英 instruct sb.in person;tell sb.in person
- 拼音yù
- 注音ㄩˋ
- 笔划11
- 繁体諭
- 五笔YWG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2) 同本义谕,告也。——《说文》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4) 明白、懂得谕,晓也。——《广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名词(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3) 告诫的言辞(4) 比喻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