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逋的词语

  • 1、羡补积逋: 用富余的钱财弥补拖欠的赋税。
  • 2、责逋: 1.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 3、遗逋:指旧时拖欠的债务。
  • 4、亡逋: 1.逃遁,逃亡。 2.逃亡的人。
  • 5、完逋:交纳拖欠的赋税。
  • 6、逃逋:犹逋逃。
  • 7、索逋:催讨欠债。
  • 8、宿逋:久欠的税赋或债务。
  • 9、私逋:谓私人拖欠的租税。
  • 10、豕窜狼逋:狼狈逃窜貌。
  • 11、诗逋:诗债。
  • 12、柔逋:安抚逃亡的人。
  • 13、流逋: 流亡的人。
  • 14、零逋:吐蕃官名。职位甚高。
  • 15、林逋: 林逋Lín Bū (1) (967—1028),字君复,钱塘(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诗人。他一生未做官,长期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林和靖诗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今传唱的名句 英 Lin Bu
  • 16、蠲逋:指免除积欠的租税。
  • 17、旧逋:旧欠。
  • 18、酒逋:犹言酒债。
  • 19、迦逋:梵语kapotaka的音译。鸽子,白鸽。
  • 20、稽逋: 1.查究逃亡。
  • 21、积逋: 1.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
  • 22、官逋:拖欠的官府租税。
  • 23、负逋:拖欠。亦指拖欠的钱财。
  • 24、偿逋:谓偿还拖欠的债务。
  • 25、林逋隐居: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养着两只鹤,放出笼子就飞入云霄,在天空长时间盘旋,再回到笼中。
  • 拼音
  • 注音ㄅㄨ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EHP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辵(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2) 同本义逋,亡也。——《说文》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3)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4) 拖欠,欠税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5)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6) 懈怠;拖延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7)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名词逃亡者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