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钱的词语
- 1、正钱: 1.指成色纯正的钱币。 2.指正式的赎身钱。
- 2、活钱:①指现钱:他节假日外出打工,挣些活钱儿ㄧ把鸡蛋卖了,换几个活钱儿使。
- 3、质钱:犹典钱。
- 4、宫钱:古代的花钱。
- 5、子钱:贷给他人取息之钱。犹高利贷。
- 6、盖钱:土家族巫教古老祭祖仪式。
- 7、手尾钱: 分“手尾钱”的时间并不固定,有的是当事人在临终前亲身分配,有的是在死者断气后即予分配,但大部份人都待出殡后,一切琐事忙妥,再由家人均分。
- 8、钱玄同: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
- 9、纸铜钱: 纸铜钱zhǐ tóng qián (1) 迷信的人烧给死人、鬼神的铜钱形纸片 英 joss paper
- 10、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
- 11、制钱: 1.明清官局监制铸造的铜钱。因形式﹑分量﹑成色皆有定制,故名。
- 12、外钱:犹外快。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
- 13、金钱政治:用来形容现代政治,主要是财界即金融、实业界上层,他们每年向自民党提供大量金钱,同时自民党利用金钱实惠收买选民,扩大派系,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指使官员给予特定企业好处,从而形成“财界—官僚—政界”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
- 14、子钱家:放债取息的人。犹言高利贷者。
- 15、钱七:形容松松垮垮的船、车等在运作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类似“钱七”、“钱钱七七”,因此也引申来形容设备破旧不堪的车辆。
- 16、卷钱:非法拿了别人的钱。
- 17、足百长钱:即足陌钱。
- 18、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汉语词语,意思是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
- 19、直钱:值钱,价钱高,有价值。
- 20、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同“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形容金钱有时作用巨大。
- 21、一食万钱: 《晋书》卷三十三〈何曾列传〉 一顿饭要花掉很多钱。形容生活奢侈。
- 22、子母钱: 即青蚨钱。传说青蚨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 利钱和本钱。亦专指利钱。
- 23、钱通四: 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药 头陀席上珍。
- 24、重难钱:宋代衙前为重难之役,役者往往破产,朝廷酬劳以钱,名"重难钱"。
- 25、一钱不直:指毫无价值。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10
- 繁体錢
- 五笔QGT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戔(jiān)声。(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2)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锴注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以钱覆其上。——宋· 欧阳修《归田录》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 又如:钱眼(铜钱中的方孔。喻指金钱);钱价(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钱范(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钱幕(钱镘。钱币的背面);钱缗(穿钱的绳子);钱品(钱的质地、形制);钱花花(小钱,铜板)(4) 钱财,货币的通称 。如:钱侩(经营钱庄的商人);钱谷幕友(官府主持钱粮事务的幕僚);钱引(宋代纸币名。徽宗大观元年,把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5) 像铜钱的东西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晋· 崔豹《古今注》(6) 纸钱 。如:钱垛(成串的纸钱)量词(1) 衡名(2)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两。一公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钱(3) 市制重量单位。中国市制中计算质量和重量的一种单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现在是十分之一)为市两,一市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市钱(4) 旧营造库平制。两的十分之一为钱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