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隧的词语
- 1、圣哥达隧道: 词语解释⒈ 世界著名隧道。在瑞士南部阿尔卑斯山脉中。山口海拔2122米,为中、南欧交通要道。铁路隧道在海拔1100米处,长14.9千米,建于1872-1882年。1968-1980年又修建了长16.3千米的公路隧道。
- 2、黄浦江打浦路隧道: 词语解释⒈ 中国第一条在软土中穿越的水底隧道。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黄浦江江底,西岸进口与打浦路连接。1970年建成通车。全长2761米,包括引道段、河岸矩形段和水底圆形段。为双车道公路隧道。将浦西与浦东直接沟通。
- 3、大风有隧:隧:道路。在风吹来自有它的来路。比喻好或坏的行为自有其根本。
- 4、省亭隧: 省:裁剪。亭隧,也写做“亭燧”。
- 5、陬隧:边邑的通道。
- 6、障隧: 1.边塞上的烽火台。隧﹐通"燧"。
- 7、鄣隧:用以观察和警戒敌情的城堡。
- 8、宰隧:墓道。
- 9、陨隧: 1.死亡的婉称。隧﹐通"坠"。
- 10、霣隧:犹霣坠。
- 11、邪隧:犹邪道。
- 12、下隧:谦下从人。
- 13、徯隧: 1.小道。
- 14、王隧:帝王下葬时通往墓穴的地道。
- 15、陀隧: 1.坠落。
- 16、亭隧:亭燧。
- 17、松隧: 陵墓,墓地。
- 18、埏隧: 墓道。
- 19、三隧: 1.犹言三道。指为将者必须具备的三项条件。 2.远郊之地。隧,遂。 3.三条通道。
- 20、蹊隧:亦作“蹊遂”。 小路。 门径,门路。
- 21、门隧: 1.迎着大门的道路。
- 22、金隧:黄泉﹐墓穴。
- 23、地隧:犹地道。
- 24、大隧: 1.地道﹐隧道。 2.古隘道名﹐春秋楚要塞。在今河南信阳南豫鄂交界处﹐即黄岘关。一说为武阳关。参阅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三。
- 25、长隧: 1.长长的地道。
- 拼音suì
- 注音ㄙㄨㄟˋ
- 笔划14
- 繁体隧
- 五笔BUEP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阜(fù),遂声。阜指土山,从阜的字有的与建筑有关。本义:墓道,古墓中运送棺材到墓室的通道)(2) 同本义以度为丘隧。——《周礼·冢人》上数幸嶷第, 宋长宁陵隧道出第前路,上曰“我便是入他家墓内寻人。——《南史·豫章文献王嶷传》(3) 又如:隧户(墓道的门);隧口(墓道的入口处)(4) 地道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请隧弗许。——《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注:“阙地通路曰隧。”(5) 又如:隧洞(隧道);隧埒(深沟与高墩);隧炭(填在隧道中的炭)(6) 车辆或人畜通行的道路大风有隧。——《诗·大雅·桑柔》山无蹊隧。——《庄子·马蹄》连大车以塞隧。——《左传·襄公十八年》出入不当门隧。——《礼记·曲礼上》(7) 人体血气津液等运行分泌的通道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素问》(8) 钟上受敲击而洼下的地方凫氏为钟…于上之攠谓之隧。——《周礼》(9) 通“遂”。远郊之地鲁人三郊三隧。——《史记》(10) 周代郊外的一种行政区划。五县为隧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左传》(11) 又如:隧正(一隧之长)(12) 通“燧”。烽火亭欲起亭隧。——《汉书·西域传下》登障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文选·班彪·北征赋》修障隧备塞之具。——《汉书·匈奴传赞》动词(1) 旋转若磨石之隧。——《庄子》(2) 钻进地道,钻洞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