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雍的词语
- 1、着雍: 词语解释着雍[ zhe yōng ]⒈ 亦作“著雝”。
- 2、著雍: 1.亦作"着雍"。 2.岁阳名。十干中戊的别称。
- 3、羊雍:传说中的人名,即杨伯雍,相传曾于田中种玉。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 4、时雍: 亦作“时邕”。亦作“时雝”。亦作“时廱”。 犹和熙。 指时世太平。亦作:时邕时雝时廱
- 5、三雍:亦称'三雍宫'。 汉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
- 6、木雍:犹木栅。
- 7、和雍: 1.温和雍容。 2.犹和谐。 3.古代撤膳时所奏的和谐的音乐。
- 8、重雍:谓累世太平。
- 9、辟雍: 1.亦作"辟雝"。 2.辟,通"璧"。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 10、临雍拜老:本则。
- 11、三雍宫: 见“三雍 ”。
- 12、雍仲:“雍仲”是指“卍”这个符号,“雍仲”是藏语,因为“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这个佛号的佛教。
- 13、雍荣尔雅: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 14、雍阳镇: 雍阳镇地处瓮安县城,位于县境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 15、雍容文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 16、雍食:熟食,有时专指早饭。
- 17、雍塞:堵塞。雍,通'壅'。
- 18、雍和宫:在北京内城东北角安定门内,为北京最大的喇嘛寺院。原为清世宗胤禛府第,雍正三年改名雍和宫,乾隆九年改为喇嘛寺。雍和宫建筑布局前半部分疏朗,后半部分密集,起伏有致,飞檐雕栋,宏大华丽。主要建筑有影壁﹑牌坊﹑山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其中万福阁为宫内最大建筑,黄瓦三层楼阁,内有檀香木弥勒站像,高二十六米,体躯雄伟。法轮殿内还有六米多高铜像,为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神态含蓄,造型生动。
- 19、雍府:雍正的副官。
- 20、雍阏:阻塞。雍,通"壅"。
- 21、雍台: 1.即辟雍。古代天子设立的大学。 2.古代乐曲名。梁鼓角横吹曲之一。梁鼓角横吹曲旧有《大白净皇太子》﹑《小白净皇太子》﹑《雍台》等十四曲。见《古今乐录》。
- 22、雍游:犹优游。
- 23、雍畤:古代祭五方天帝的祭坛。
- 24、雍豫: 1.和睦安乐。 2.指古都长安和洛阳。
- 25、雍顺:和睦;和顺。
- 拼音yōng
- 注音ㄩㄥ
- 笔划13
- 繁体雍
- 五笔YXTY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名词(1) 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周颂·振鹭》毋雍泉。——《谷梁传·僖公九年》。释文:“雍,塞也。”今臣雍阏不得闻。——《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师古曰:“雍读曰壅。雍,塞也。”(2) 古代掌烹饪之官 。如:雍人(古代掌宰杀烹饪之人);雍正(古代宫中掌筵席的长官)(3) 古天子祭祀宗庙毕撤俎豆时所奏的乐章,亦用为撤膳时之乐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形容词(1) 和谐;和睦雍睦亲族。——《新五代史》(2) 又如:雍熙于变(和谐兴盛,国家稳定);雍恬(和洽安乐);雍雍(声音和谐;鸟和鸣声);雍齿封侯(不计宿怨的典故)(3) 雍容。形容态度温文大方;舒缓;从容不迫 。如:雍容揖逊(文雅谦虚的样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雍容雅步(神态从容,举止斯文);雍容闲雅(雍容尔雅。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动词(1) 通“壅”,堵塞维尘雍兮。——《诗·小雅·无将大车》。释文:“雍,字亦作壅。”雍以沙幕。——《汉书·匈奴传赞》上下雍隔故也。——《后汉书·梁冀传》(2) 又如:雍防(壅土堵防);雍害(阻挠妨害);雍遏(阻塞,壅塞);雍蔽(蒙蔽;隔绝)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