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馆的词语

  • 1、山西会馆:“关岳庙又称武庙,本为关帝庙,在城西门外大街路北,正殿三楹,后殿五楹,大门三楹,钟楼、鼓楼各一。
  • 2、差馆:香港地区对警察局的一种称呼。
  • 3、月光酒馆: 月光酒馆为精灵索西亚开设的一处酒馆。
  • 4、馆局:修书馆之统称
  • 5、达人馆: 亚洲1青年眼镜玩家俱乐部,是由一群年轻、富有活力及全情投入的眼镜玩家所组成的眼镜设计开发创意团队开创的自主眼镜品牌,俱乐部成员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和理想,他们走在一起,经常联系、沟通、交流、协作,并努力将理想变成现实。
  • 6、歌楼舞馆: 明·刘基《郁离子·天道》:“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
  • 7、照相馆: 以帮人照相为营业项目的商店。
  • 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城内街101号。1987年7月6日“七七事变”爆发50周年前夕落成。占地26万平方米。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陈列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时期的抗战文物及图片资料。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
  • 9、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收藏、研究和展览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文物、史料及中国历代军事历史的机构。1959年建成于北京。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设有陈列馆、陈列广场和电影馆等。
  • 10、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北京图书馆等三十六个单位编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订重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部类基础上,列编二十二大类。标记符号采用拼音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专著。
  • 1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北京图书馆等三十六个单位编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订重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部类基础上,列编二十二大类。标记符号采用拼音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专著。
  • 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是中国国家档案局所属的国家级档案馆,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
  •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国家档案馆之一。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文献部。曾多次更名,1980年改今名。馆址北京。藏有1371年至1911年明清宫廷档案和中央机关档案。
  • 14、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建于1959年。收藏中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展出中国从一百八十多万年前的原始人类至1911年清朝灭亡时期的历史文物。
  • 15、中国革命博物馆: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建于1959年。收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革命文物和党史文献资料。
  • 16、作馆: 指受聘至人家坐馆授徒。
  • 17、文化馆: 文化馆wénhuàguǎn (1) 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 英 cultural centre
  • 18、竹馆:用竹建造的房舍。亦泛指幽居别墅。
  • 19、坐馆: 坐馆zuòguǎn (1) 旧时指担任塾师或幕僚 英 serve as tutor of private school;act as assistant to a ranking general or official
  • 20、珠馆: 1.精美的馆舍。 2.水神的住所。
  • 21、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工作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图书馆现代化问题,图书馆史等。包括普通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等分支学科。
  • 22、图书馆: 图书馆túshūguǎn (1)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英 library
  • 23、天文馆: 普及天文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活动内容有利用天象仪放映人造星空,进行有关天文知识的演讲,编译通俗天文刊物等。我国第一座天文馆于1957年在北京建成。
  • 24、门馆: 门馆ménguǎn (1) 旧称家庭教师 英 tutor (2) 官僚、贵族等大户人家专门给门客居住的地方 英 guestroom
  • 25、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 拼音guǎn
  • 注音ㄍㄨㄢ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NPN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2) 同本义馆,客舍也。——《说文》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及蒩馆。——《周礼·司巫》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动词住,住宿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