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厘弊: 1.整治弊端。
- 2、厘补: 1.改革和补救。
- 3、厘饬: 1.治理整顿。
- 4、厘次:整理编次。
- 5、厘订: 1.整理订正。 2.制订。
- 6、厘妇: 1.寡妇。厘,通"嫠"。
- 7、厘福:幸福;福气。
- 8、厘改:改革;改正。
- 9、厘毫:亦作“釐豪”。毫厘。形容极小。
- 10、厘豪: 1.见"厘毫"。
- 11、厘奸:谓整治邪恶。
- 12、厘睫: 1.良犬名。
- 13、厘举: 1.整顿举用;整治兴办。
- 14、厘局:旧时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局下设卡,卡又有分卡﹑巡卡。
- 15、厘捐:即厘税。
- 16、厘抉:整顿剔除。
- 17、厘正: 厘正lízhèng (1)改正;订正。后也用作请人评定诗文书画的敬辞 例 厘正遗文 英 correct;amend;edit (texts,drafts, etc.)
- 18、厘金: 即厘税。 参见:厘金
- 19、厘盐:谓治理盐务。
- 20、厘和:治理协和。
- 21、厘然:形容有条理。
- 22、厘降:本谓尧女嫁舜事。《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孔传:"降,下嫔妇也,舜为匹夫,能以义理下帝女之心。"段玉裁撰异:"厘,整治之意;降,下也,整治下二女于妫汭。"一说,厘谓治迹。见《汉书.外戚传上序》颜师古注。后多用以指王女下嫁。
- 23、厘分:整理分类。
- 24、厘剔: 1.清理剔除;革除。 2.指甄别﹑辨别。 3.整理修订。
- 25、厘税: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年 起征,至 年裁撤。
- 26、厘革:改革。
- 27、厘祀:谓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祠。
- 28、厘秩:整理编次。
- 29、厘孳: 1.双生子。俗称双胞胎。
- 30、厘务:管理政事。厘捐。
- 31、厘损: 1.整治裁减。
- 32、厘替: 1.改变,更动。
- 33、厘运: 1.福运。
- 34、厘任:谓就任治理。
- 35、厘嫂:寡妇。厘通嫠。
- 36、厘比:分辨;审察。
- 37、厘卡:旧时征收厘金的机构。一般于通商要道设置正卡,下设分卡﹑巡卡等。分卡下再设置查验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专司查验和缉私;后者专管征收。
- 38、厘析:条分缕析。谓分析细密而有条理。
- 39、厘振: 1.治理整顿。 2.谓整理修订书籍。
- 40、厘事: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厘"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
- 41、厘理:犹治理。
- 42、厘麰:麦。厘,通"来"。
- 43、厘品:区分并加以评定。
- 44、厘整: 1.治理整顿。 2.谓整理修订书籍。
- 45、厘治:犹治理。
- 46、厘谢: 1.谓以胙肉作为酬报。
- 47、厘定: 厘定lídìng (1) 修改订立 例 各种校规有待厘定 英 collate and stipulate (rules and regulations,etc.)
- 48、厘米: 厘米límǐ (1) 公制长度单位,一厘米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也叫“公分” 英 centimeter
- 49、厘清:1.厘是极小的数量,清是清楚,两者合起来表示从最细小的方面都搞得条条有序清清楚楚了。因此可以引申出整理清楚的意思。2.“厘”作动词用,有“整理、治理”的意思,该词带有文言文色彩,如“厘清、厘正”。
- 50、厘码:一般来形容中小型物品。
- 51、厘金局: 亦称“厘捐局”。
- 52、厘捐局: 见“厘金局 ”。
- 53、厘奸剔弊:厘:整理,治理。整治坏人坏事,革新社会弊端。
- 54、厘米汞柱: 厘米汞柱límǐ gǒngzhù (1) 压强单位,等于支承1厘米高汞柱所需压力,当汞的密度为13.59651克/厘米 3 ,引力加速度为标准值980.6厘米/秒 2 时,等于1333.22387415帕斯卡,它和10托的差别小于7百万分之一 英 centimeter of mercury
厘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岛屿。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岛上有十余座火山锥,最高峰阿贡活火山海拔3142米。以庙宇建筑、自然风光以及雕刻、音乐和舞蹈闻名于世。是东南亚旅游中心。
- 2、季厘国: 原文有襄山。
- 3、克厘米: 克-厘米kè-límǐ (1) 转矩的单位,等于1克重量作用在1厘米长的杠杆臂上 (2) 厘米·克·秒制中的功单位,等于把1克重量反抗重力上升1厘米高所作的功
- 4、分厘卡: 见〖百分尺〗。
- 5、陟厘纸:纸名。用陟厘制成。即苔纸﹐也称侧理纸。
- 6、安厘王: 安釐王ānxīwáng (1) 名圉( yù),魏国第六君,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276—前243)。釐, xī,同“僖” 英 An Xi monarch of Wei state
- 7、无厘头: 无厘头源于是粤方言,本应写作“无来头”,因粤方言“来”字与“厘”字读音相近,故写作“无厘头”。通常用于指一个人的言行脱离常态,莫名其妙。
- 8、白冠厘缨:用兽尾作缨的白帽。古代大夫触犯五刑﹐则戴之﹐表示自己有罪。
- 9、毫厘不爽: 形容非常准确,没有一点误差。 亦作:毫忽不爽
- 10、毫厘丝忽: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 11、毫厘千里:谓由于极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 12、毫厘不差: 一分一毫都没误差,比喻做事认真。
- 13、毫厘之差: 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失:失误,差:差错。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 14、分厘毫丝: 形容极细微。如:公家的利益,分厘毫丝都不能侵犯。
- 15、盐厘总局: 1.旧时管理盐税的官署。
- 16、立方厘米: 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cm?。
- 17、一厘一毫:形容极少的数量
- 18、惜毫厘失千里: 1.喻贪小失大。
- 19、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20、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词语解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⒈ 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引证解释⒈ 见“差之毫氂,失之千里”。国语辞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⒈ 开始相差虽很微小,结果却造成极大的错误。元·高文秀也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引《旧唐书·卷二〇〇·朱泚等传·史臣曰》:「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蛇螫不能断腕,蚁穴所以坏隄。」《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
- 2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亦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最初时小小的差错,其后果可能酿成极大错误。强调不能有丝毫差错。英a minimal error or deviation results in wide divergence; a small error can lead to a serious result;引证解释⒈ 开始相差一小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谬,也写作“繆”。引语本《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豪氂,谬以千里。’”《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宋 朱熹 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清 朱彝尊 《经义考·易纬·通卦验》:“冯椅 曰,馆阁本《通卦验》有云,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汉 儒引之,作君子正其始万物理,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 22、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词语解释⒈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国语辞典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chā yǐ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⒈ 开始差距虽很微小,结果却造成极大的错误。也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 23、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差以毫釐,谬以千里,造因不良,恶果是生。”
- 2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引《魏书·张普惠传》:“差若毫釐,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差若毫釐,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
- 25、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词语解释⒈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26、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词语解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 ]⒈ 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⒉ 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引证解释⒈ 亦作“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引《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孔广森 补注:“《易説通卦验》文。”国语辞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 chā zhī qiān lǐ ]⒈ 毫、厘,皆为极小的长度单位。全句指差距虽然极细微,但导致的差误、错误却极大。唐·冯用之〈机论〉:「语不相时,则殆辱,薛冶谏其君也;默不相时,则受谤,子家从其贼也。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引《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 27、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词语解释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 ]⒈ 只稍微差一点儿,就会造成很大差误或错误。亦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个盘算,才不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崇高的理想》英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引证解释⒈ 见“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引《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国语辞典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 chā yǐ qiān lǐ ]⒈ 差距虽然极细微,但导致的错误却极大。也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引《陈书·卷一九·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 2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引《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进不了那座清祕堂,用个部属中书,已就‘失之毫釐,谬以千里’了。”茅盾 《第一阶级的故事》:“这中间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不能不说明白。”
- 29、豪厘之差,将致千里: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3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这一来,真是“~”了! ◎闻一多《屈原问题》
厘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板厘:指定例的捐税。
- 2、保厘:治理百姓,保护扶持使之安定。
- 3、抽厘:抽取厘金。
- 4、祠厘: 1.祭神求福。
- 5、皴厘:皮肤粗裂貌。
- 6、分厘:亦作“分厘”。 划分整理。 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 亦作“分厘”。分量,重量。见“分釐”。
- 7、辅厘:辅助厘正。
- 8、福厘:幸福。
- 9、毫厘: 毫厘háolí (1) 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例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英 iota;the least bit
- 10、豪厘:一毫一厘。形容很少的数量。豪,通"毫"。
- 11、季厘: 1.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 12、地厘:谓大地之道。
- 13、蕃厘:洪福。
- 14、鸿厘: 洪福。
- 15、降厘:赐福。
- 16、酒厘: 1.对酒类征收的厘金。
- 17、毛厘: 1.犹毫厘。形容极微小。
- 18、密厘:法语millimètre的音译。即毫米。
- 19、木厘:清代专向木商征税的局卡。
- 20、逆厘:迎福;受福。
- 21、庞厘:犹言大福。
- 22、丕厘:谓大受福运;大福。
- 23、清厘: 清查;清理。
- 24、茕厘:寡妇。
- 25、榷厘: 1.征收厘金税。
- 26、肉厘:指旧中国政府对肉类征收的厘金。
- 27、市厘: 1.市制长度单位,一市厘等于千分之一市尺。通称厘。 2.市制重量单位,一市厘等于万分之一市斤,旧制等于一万六千分之一市斤。通称厘。
- 28、受厘: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
- 29、税厘: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年 起征,至 年裁撤。
- 30、训厘: 1.训教治理。
- 31、延厘:旧时祝颂语,谓迎来福祥。厘,通"禧"。
- 32、盐厘: 1.旧时对盐所征的厘金。清咸丰三年设此税收,大都属于盐的附加税性质。1914年并入盐的正税。
- 33、允厘: 1.谓治理得当。 2.谓办理妥当。
- 34、综厘:治理。
- 35、整厘: 整顿改革。
- 36、陟厘: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指陟厘纸。
- 37、祝厘:祈求福佑,祝福。
- 38、嵫厘:高峻貌。
- 39、公厘:亦称'毫米'。 公制长度单位。一千公厘等于一米。
- 40、分毫析厘:形容分析细致﹑深入。
- 41、不失毫厘:失:差错。一毫一厘也不差。
- 42、不差毫厘:不差一毫一厘。
- 43、析毫剖厘:亦作'析毫剖厘'。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细微透彻。
- 44、差若毫厘: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45、失之毫厘: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46、一分一厘:分、厘:金钱单位,元= 角, 角= 分, 分= 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 47、差之毫厘: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48、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词语解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 ]⒈ 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引《隋书·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验!”
- 拼音lí
- 注音ㄌㄧˊ
- 笔划9
- 繁体厘
- 五笔DJFD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2) 同本义祠官祝釐。——《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上方受釐坐宣室。——《汉书·贾谊传》逆釐三神者。——扬雄《甘泉赋》。 服虔注:“福也。”(3) 又如:恭祝新厘(4) 极小,极少量 。如:分厘不差动词(1) 治理;处理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史记·作信饬百官》帝釐下土方。——《书·序》。马注:“理也。”王釐尔成。——《诗·臣工》。笺:“理也。”(2) 又如:厘剔(治理剔除);厘和(治理协和);厘正(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厘盐(治理盐务)(3) 改正;改革釐改制量。——《国语·周语》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后汉书·梁统传》(4) 又如:厘改(改革;改正);厘剔(纠正剔除);厘祀(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词)(5) 整理因取八十一题,厘为九类。——阮元《畴人传》(6) 又如:厘定;厘次(整理编次)(7) 给予,赐予厘尔圭瓒。——《诗·大雅·江汉》(8) 又如:厘降(屈身下嫁;屈尊而降)量词(1) 长度单位,尺的千分之一 。又如:厘毫(毫厘)(2) 重量单位,两的千分之一(3) 地积单位,亩的百分之一(4) 利率单位。对于年利一厘为百分之一;对于月利一厘为千分之一名词(1) 通“嫠”。寡妇兄亡则纳厘嫂。——范晔《后汉书·西羌传》(2) 又如:厘妇(寡妇。厘通嫠);厘嫂(寡嫂。厘通嫠)(3) 厘金的略称 。如:厘金局(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厘指(又称厘金,厘金税)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