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脣焦舌敝: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唇舌。
- 2、脣亡齿寒: 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宫之奇 諫曰:‘虢,虞 之表也;虢 亡,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赵 之於 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明日患及 齐 楚。”晋 袁宏《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脣竭齿寒”、“脣揭齿寒”。《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高诱 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鲍彪 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
- 3、脣齿相依: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 吴 蜀 脣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4、脣枪舌剑:以唇作枪,以舌为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
- 5、脣竭齿寒: 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宫之奇 諫曰:‘虢,虞 之表也;虢亡,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竭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赵 之於 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明日患及 齐 楚。”晋 袁宏《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脣竭齿寒,自然之理。”亦作“脣竭齿寒”、“脣揭齿寒”。《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高诱 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鲍彪 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
- 6、脣尖舌利: 1.言词尖利。
脣中间的词语
更多>>- 1、重脣籥: 鲨(古代一种小鱼)的别名。
- 2、搬脣递舌:挑拨是非。元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脣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 3、搬脣弄舌: 1.挑拨是非。 2.卖弄口才。
- 4、攧脣簸嘴: 1.犹言说长道短。
- 5、膏脣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 6、膏脣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清 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焉得膏脣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参见“膏脣拭舌”。
- 7、摇脣鼓舌: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章炳麟《文学总略》:“战国 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
- 8、朱脣玉面: 1.指美女。
- 9、驴脣马觜:胡扯,瞎说。
- 10、朱脣皓齿: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 11、摇脣鼓喙: 犹言摇唇鼓舌。明 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脣鼓喙,詡詡相夸奬。”
- 12、朱脣粉面: 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 13、口燥脣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 14、反脣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清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义》:“於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脣相讥也。”亦作“反唇相讥 ”。 巴金 《秋》一:“‘三妹,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把你嫁给 枚 表弟,’ 觉民 反唇相讥地说。”《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姑娘听出话里带刺,并没反唇相讥。”参见“反脣 ”、“ 反脣相稽 ”。
- 15、君卿脣舌: 善于辞令
- 16、焦脣乾舌: 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 17、调脣弄舌:1. 耍嘴皮子,纵谈。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无外人来往,恣意调脣弄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倘然当官告理,且不顾他声名不妙,谁奈烦与他调唇弄舌!” 2. 搬弄是非。 明汪廷讷 《狮吼记·争宠》:“调唇弄舌,莫非駡詈之言。”
- 18、鼻塌脣青:亦作'鼻塌嘴歪'。
- 19、焦脣乾肺: 谓忧心如焚,肺为之枯干。
- 20、反脣相稽:亦作"反唇相稽"。
脣结尾的词语
更多- 1、谗脣:亦作“谗唇 ”。 谗口;谗舌。 宋宋祁 《文正王公墓志铭》:“谗脣不摇,王室无惎。” 明冯梦龙 定本《邯郸梦·谗人私计》:“俺试把谗唇鼓,应教天眼盲。”
- 2、调脣:搬弄是非。 明 单本 《蕉帕记·闹题》:“敢来调脣,自招人唾骂,费我香濜。”
- 3、齞脣:唇不掩齿。
- 4、朱脣: 亦作“朱唇”。
- 5、花脣: 1.亦作"花唇"。 2.花巧的嘴唇。谓花言巧语。
- 6、湖脣:湖边。唇,同"唇"。
- 7、绛脣: 赤色雾气。
- 8、缄脣:是谓闭口不言。
- 9、牛脣:草名。即泽泻。
- 10、反脣: 1.亦作"反唇"。
- 11、摇脣: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章炳麟《文学总略》:“战国 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
- 12、弹脣:鼓唇动舌。指喋喋不休地说话。 明孙梅锡 《琴心记·金闺荣返》:“只管唧唧噥噥那些箇女伴弹脣也,羞杀桃花满面娇。”
- 13、猩猩脣: 即猩唇。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脣组词,脣的组词,脣字怎么组词,脣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脣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脣字在开头的组词有6个,脣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0个,脣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3个。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