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葛布: 葛布gébù (1) 可做夏装的用葛草纤维织成的布 英 ko-hemp cloth
  • 2、葛带:古代丧服中用葛制成的腰带。
  • 3、葛粉: 葛粉géfěn (1) 从葛根提取的淀粉,先磨碎葛根后滤干凉晒而成 英 kudzuvine root starch
  • 4、葛茀:古代丧葬时引棺用的葛绳。
  • 5、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6、葛覃: 《诗.周南.葛覃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后因以"葛覃"为女子待字闺中之典。
  • 7、葛藟: 1.植物名。又称"千岁藟"。落叶木质藤本。叶广卵形,夏季开花,圆锥花序,果实黑色,可入药。 2.《诗.王风》篇名。内容描写周室衰微,人民流离失所﹑求助不得的痛苦。后以"葛藟"借指流亡他乡者的怨诗。
  • 8、葛藤: 葛藤géténg (1) 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英 complication
  • 9、葛巾: 葛巾géjīn (1) 古时用葛布做的头巾 英 ko-hemp cloth scarf
  • 10、葛根: 葛根gégēn (1) 中药名。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因含有黄酮类及多量淀粉成分,能解饥退热,治高血压、颈项强痛、冠心病等 英 roots of kudzu vine
  • 11、葛屦: 《诗·魏风》篇名。写一个女奴为其女主人辛苦劳动不得温饱的情景,讽刺了贵族妇女的傲慢和做作。
  • 12、葛纱:以葛的纤维织成的纱布。
  • 13、葛洪: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 14、葛面:葛粉。
  • 15、葛天: 1.见"葛天氏"。
  • 16、葛沟: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
  • 17、葛越: 1.用草木纤维织成的葛布。 2.泛指葛布。
  • 18、葛麻: 戏曲传统剧目。
  • 19、葛子:用芭蕉纤维织成的细布。
  • 20、葛帔: 1.用葛制成的披肩。《南史.任昉传》:"西华冬月着葛帔綀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后因以"葛帔"为怜恤友人贫困之典。
  • 21、葛缕:用葛藤纤维织成的衣履。
  • 22、葛屁:在一些日漫中总能见到这个词
  • 23、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 24、葛仙米: 葛仙米gěxiānmǐ (1) 生在潮湿处的一种蓝藻类植物。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 外面包着一层胶质物, 湿时蓝绿色,干时灰色。可食, 又可入药, 有解热, 祛痰等作用 英 nostoc
  • 25、葛姓氏: 姓氏葛”出自“嬴”姓。
  • 26、葛罗姆: 居住在地底的人。
  • 27、葛缕子: 伞形科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和西亚。其果实是一种香料,可用于烹调,也可以入药。
  • 28、葛粉索饼:一种药名,主治中风。
  • 29、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
  • 30、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 31、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 32、葛巾漉酒:以葛布作成的头巾滤酒。
  • 33、葛饰北斋: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 34、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在湖北省宜昌市区西、长江三峡出口处以东。1988年建成。大坝高70米,库容15.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157亿千瓦小时。设有三个船闸,江轮可通过船闸上下行驶。

葛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诸葛菜: 1.即蔓菁。
  • 2、麻葛糕: 糕名。古代重阳节应时食品。
  • 3、黄葛树: 落叶乔木。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白色或带红色,生于叶腋。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常植为绿化树和行道树。木材轻软,供制家具、农具等用;树皮纤维可制絮和纺纱。
  • 4、黄葛巾: 黄色葛布所制的头巾。
  • 5、黄葛峡: 见“黄草峡 ”。
  • 6、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谋献策,遂提出联孙抗曹、重兴汉室的建议,即“隆中对”。后刘备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任丞相。刘备临终前把儿子刘禅和治理蜀国的重任托付给他。封为武乡侯。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重视水利,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曾先后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 7、诸葛鼓: 1.见"诸葛铜鼓"。
  • 8、诸葛弩: 1.古代弓弩名。此弩便捷轻巧﹐闺妇亦能使用。
  • 9、诸葛巾: 纶巾,古代的一种头巾。因诸葛亮曾经戴过,故名。
  • 10、诸葛灯: 1.即马灯。一名孔明灯。
  • 11、诸葛庐: 1.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 2.名胜古迹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武侯祠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三顾堂﹑躬耕亭等胜迹。
  • 12、诸葛笔: 1.一种有名的毛笔。宣州诸葛氏所制。
  • 13、诸葛垒: 1.地名。又名武侯垒。
  • 14、干葛饮: 名称:干葛饮 别名:干葛饮 组成:黄芩5钱,朴消5钱,干葛1两。
  • 15、大葛兰: 古国名。又名故临国。故地在今印度西南沿岸奎隆一带。
  • 16、小葛兰: 即大葛兰国。
  • 17、楚葛湘纱:湘楚产的精细纺织品。
  • 18、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 19、西华葛帔: 1.《南史.任昉传》:"﹝昉﹞子西华冬月葛帔练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计。'"因作《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后因"西华葛帔"指人情势利﹐交道不终。
  • 20、西华葛被: 1.《南史.任昉传》:"﹝昉﹞子西华冬月葛帔练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计。'"因作《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后因"西华葛被"指人情势利﹐交道不终。
  • 21、诸葛铜鼓: 1.相传为诸葛亮创制的铜鼓。
  • 22、攀葛附藤:比喻拉拢关系,趋附权势。
  • 23、裘葛之遗:夏天穿的衣服。
  • 24、三请诸葛亮: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 25、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shìhòu Zhūgě Liàng (1) 谑语,讽刺那些自作聪明放马后炮的人。诸葛亮是未卜先知,他们是过后方知,所以称为事后诸葛亮 英 a 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be wise behind;prohphsy after the event
  • 26、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
  • 27、死诸葛走生仲达: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 28、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词语解释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⒈  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亮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仲达)率军追击,却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见《三国演义》第一〇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引证解释⒈  三国 时 蜀 军主帅 诸葛亮 病死军中。 蜀 将 姜维 等遵 亮 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魏 军主帅 司马懿 ( 仲达 )率军追击,却见 蜀 军帅旗飘扬, 孔明 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引懿 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 诸葛 能走生 仲达。”见《三国演义》第一〇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傅尃 《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 诸葛 能走生 仲达 ’,千古奇事真堪诧。”
  • 29、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词语解释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⒈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引证解释⒈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我不大佩服这些活家伙。”
  • 30、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 3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广。“赛过”亦说成“顶个”或“合成一个”
  • 32、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词语解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⒈  比喻人多智广。“赛过”亦说成“顶个”或“合成一个”英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 Geliang,the master mind;
  • 3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高。

葛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白葛: 1.白夏布。 2.蔓草。白兔藿的别名。
  • 2、杯葛: [boycott]的音译,集体抵制之意,台湾及港澳地区常用。
  • 3、采葛: 《诗.王风》篇名。《诗.王风.采葛序》谓"《采葛》,惧谗也"。后世因用为畏惧或避免谗言的典故。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一:"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又诗中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之句,故亦用为怀人的典故。
  • 4、赤葛: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 5、递葛:北方方言。指下属、晚辈或弱小者等对上级、长辈或强者的冒犯、挑衅行为。
  • 6、絺葛: 葛布。
  • 7、衰葛:丧服,衰衣葛绖。
  • 8、二葛: 指三国方士葛玄及其从孙、东晋道士和道教理论家葛洪。
  • 9、钩葛: 1.亦作"钩葛"。 2.牵连绞绕。
  • 10、瓜葛: 瓜葛guāgé (1) 瓜和葛都是蔓生的植物。比喻辗转相连的亲戚关系或社会关系,也泛指两件事情互相牵连的关系 例 那是我的一个瓜葛亲戚,姓吴。——李劼人《暴风雨前》 英 connection;association;implication
  • 11、管葛: 1.管仲和诸葛亮的并称。两人皆古代名相。
  • 12、贺葛: 1.复姓。
  • 13、怀葛:无怀氏﹑葛天氏的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语本晋陶潜《五柳先生传赞》:'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14、黄葛: 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 葛布。
  • 15、积葛:谓葛草丛生。
  • 16、齑葛:葛麻的碎片。
  • 17、交葛:葛藤错杂。比喻纠缠不清。
  • 18、胶葛:1.交错纠结。 2.广大且繁复。
  • 19、蕉葛:即蕉布。
  • 20、轇葛: 1.见"轇轕"。
  • 21、樛葛:弯曲的树枝和葛藤。纠缠,盘结。引申为缠夹不清。
  • 22、纠葛: 纠葛jiūgé (1) 紧紧深陷、纠缠或卷入似乎难以挣脱的困难 英 toil (2) 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英 entanglement
  • 23、櫑葛:藤本植物。虎豆的别名。
  • 24、缪葛:犹纠葛。缪,通'纠'。
  • 25、毛葛: 1.即线绨。纺织品名。用蚕丝或化学纤维长丝作经﹐棉纱作纬。织物表面起横棱效应﹐可以分为素织或提花两类。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可作服装或被面。
  • 26、梅葛:指梅岭﹑葛岭,均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郊。
  • 27、邛葛: 1.邛地所产的葛布。古代邛都以产葛絺着称。
  • 28、裘葛:1.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公羊传·桓公八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汉 何休 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唐 韩愈《答崔立之书》:“故凡僕之汲汲於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於人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於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清 盛锦《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 2.借指寒暑时序变迁。元 柳贯《睡馀偶题》诗之三:“简书方厉禁,裘葛屡催年。”清 顾炎武《与魏某书》:“自来 关 西,再更裘葛。”
  • 29、食葛:可供食用的葛根。
  • 30、索葛:古代突厥人称头发。
  • 31、陶葛: 1.南朝梁陶弘景和晋葛洪的并称。
  • 32、王葛:晋王导与诸葛恢的并称。
  • 33、夏葛: 1.夏天穿葛衣。 2.指夏天穿的葛衣。
  • 34、冶葛: 1.即野葛,毒草名。 2.比喻狠毒之人。
  • 35、野葛:即钩吻。常绿灌木,缠绕茎。根﹑茎﹑叶有剧毒。也叫葫蔓藤﹑断肠草﹑大茶药。
  • 36、瞻葛:复姓。传说春秋宋景公时有瞻葛祁。见雷学淇校辑《世本.氏姓》。
  • 37、諸葛: 诸葛Zhūgě (1) ——复姓 英 surname
  • 38、诸葛: 诸葛Zhūgě (1) ——复姓 英 surname
  • 39、甘葛:藤本植物,根肥大,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有毛。
  • 40、吕葛:周吕尚与三国蜀诸葛亮的并称。
  • 41、多滥葛: 1.亦称"多滥"。亦称"多览葛"。 2.唐时少数民族敕勒诸部中的一个部族。
  • 42、多览葛: 1.亦称"多滥"。亦称"多览葛"。 2.唐时少数民族敕勒诸部中的一个部族。
  • 43、华丝葛: 1.一种提花丝织品。质地细而薄,多用做夹衣料。
  • 44、女儿葛: 葛布名。产于广东·增城县一带。质地精细,卷起可入笔管。但日晒则皱,水浸则缩,珍贵而不实用。旧时因织者多为未婚女子,故名。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葛布》。
  • 45、郁林葛: 明·张萱《疑耀•郁林葛》:“粤中多产葛,惟郁林州所产者知名最久。
  • 46、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做的衣服。本指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后指因时制宜,顺势而变。
  • 47、夏裘冬葛:即“冬日之葛”、“夏日之裘”——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制成的单衣。 后用来比喻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 48、攀藤附葛:攀附着藤葛前进。极言道路艰难。
  • 49、南阳三葛: 指三国时南阳·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人。
  • 50、攀藤揽葛: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
  • 51、毫无瓜葛: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 52、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 词语解释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hé chéng yí gè zhū gě liàng ]⒈  比喻人多智慧高。引证解释⒈  比喻人多智慧高。引毛泽东 《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葛组词,葛的组词,葛字怎么组词,葛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葛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葛字在开头的组词有34个,葛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3个,葛字在结尾的组词有52个。
  • 拼音gé,gě
  • 注音ㄍㄜˊ, ㄍㄜ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JQN

基本释义

gé名词(1) (形声。从艸,曷(hé)声。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2) 植物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Pueraria lobata ),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根可提制淀粉,又供药用 。如:葛屦(葛制的鞋子。贫贱人家所穿用。一说夏天所穿用);葛屦履霜(冬天穿夏季的鞋子。比喻非常俭啬);葛面(葛粉)(3) 葛布。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衣、带等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敞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明史·海瑞传》(4) 又如: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葛衣(葛布制成的衣服);葛帔(用葛制成的披肩);葛纱(以葛的纤维织成的纱布)(5) 夏衣的代称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辛弃疾《水调歌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 表面有横棱的纺织品,用丝或化纤卡丝作经,棉线或毛线作纬 。如:毛葛;华丝葛(7) 通“盖”。掩覆 。如:葛沟(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8) 另见gěɡě名词(1) 姓。如:葛天氏(葛天。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2) 另见g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