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蛊弊: 1.亦作"蛊敝"。 2.事情积久形成的弊病。
  • 2、蛊敝: 1.见"蛊弊"。
  • 3、蛊虫:1.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 2.传说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 4、蛊荡: 1.惑乱;迷惑动摇。
  • 5、蛊雕: 1.传说中的怪兽名。
  • 6、蛊蠹: 1.毒害侵蚀。
  • 7、蛊废:惑乱废弛。
  • 8、蛊膈:腹胀不思饮食的病。
  • 9、蛊惑: 蛊惑gǔhuò (1) 使人心意迷惑 例 蛊惑人心 英 demagogic
  • 10、蛊毒: 1.谓用毒药杀人。 2.指毒药。 3.蛊虫之毒。
  • 11、蛊慝: 1.蛊虫引起的祸害。
  • 12、蛊术:指祈祷鬼神﹑诅咒等厌魅邪术。
  • 13、蛊症:腹内生虫的病。
  • 14、蛊媚: 1.妖冶妩媚。蛊﹐通"冶"。 2.指艳色。
  • 15、蛊杀:用蛊术杀害。
  • 16、蛊师: 1.旧社会以迷信为职业﹐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
  • 17、蛊祝:用邪术咒诅害人。祝﹐通"咒"。
  • 18、蛊胀:病名。即臌胀。
  • 19、蛊厌:用邪术制人。
  • 20、蛊蛔: 1.蛊虫和蛔虫。比喻心腹之患。
  • 21、蛊丧:惑乱丧失。
  • 22、蛊诱: 1.迷惑引诱。
  • 23、蛊狱: 1.因蛊咒而造成的案子。
  • 24、蛊菑: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 25、蛊蚘: 蛊虫和蛔虫。比喻心腹之患。
  • 26、蛊尾:传说中的山名。
  • 27、蛊疾: 1.神经错乱之病。《左传.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杜预注:"惑以丧志。"一说蛊,通"痼"。久病。俞樾曰:"蛊,当读为痼,久病也。"见《群经平议.左传二》。
  • 28、蛊晦: 1.惑乱昏昧。
  • 29、蛊干: 1.谓主事。
  • 30、蛊佞:奸佞;邪恶。
  • 31、蛊主: 1.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 32、蛊溺:惑乱沉迷。
  • 33、蛊蚀:困扰侵蚀。
  • 34、蛊事: 1.犹故事。指旧日的典章制度等。
  • 35、蛊道: 1.蛊术。
  • 36、蛊气:施行诅咒术的邪气。
  • 37、蛊伪: 1.蛊惑诈伪。
  • 38、蛊灾: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 39、蛊冶: 1.艳丽。蛊﹐通"冶"。
  • 40、蛊坏: 1.惑乱败坏。
  • 41、蛊司:既是重量单位又是长度单位。
  • 42、蛊毒犀: 1.海象等兽的长牙。又名蛇角。
  • 43、蛊虿之谗: 指极为恶毒的诽谤人的话。
  • 44、蛊惑人心:蛊: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让它们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蛊惑:毒害、迷惑。人心:这里指人的思想、意识。比喻用欺骗、引诱等手段来迷惑、欺骗人们。
  • 45、蛊心丧志:迷惑心神﹐丧失意志。

蛊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水蛊病:由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的臌胀病。又称蛊胀,也简称蛊。
  • 2、消蛊汤: 主治气作蛊胀,但腹满,而四肢头面不肿。
  • 3、病民蛊国: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4、巫蛊之祸: 汉武帝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

蛊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避蛊:免受蛊惑。
  • 2、病蛊: 1.患蛊疾。 2.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 3、谗蛊: 1.以恶言或咒诅等邪术加害于他人的人。
  • 4、饬蛊:治理坏事。语本《易.杂卦》:"蛊则饬也。"
  • 5、吹蛊: 1.即飞蛊。毒虫名。
  • 6、干蛊:指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
  • 7、古蛊: 1.亦称"古蛊"。亦称"古冶"。 2.春秋时的勇士。
  • 8、不蛊: 1.古谓不受邪气侵害。
  • 9、沈蛊: 沉溺迷惑。
  • 10、毒蛊:害人的毒虫。 比喻害人的人。
  • 11、狐蛊:喻国君。蛊,卦名。卜得蛊,获其雄狐,故称"狐蛊"。
  • 12、簧蛊: 1.用花言巧语迷惑人。
  • 13、惑蛊:迷惑。
  • 14、掘蛊:汉武帝患病,江充说是巫蛊为祟,并预埋桐木人于太子宫地下,然后掘起,以诬陷戾太子。见《汉书.江充传》。后以"掘蛊"为诬陷帝位继承人的典故。
  • 15、狂蛊: 犹狂惑。 蛊疾。患此疾者神志惑乱,故称。 指蛊惑众人的恶毒言论。
  • 16、埋蛊:指埋藏以巫术诅咒害人用的木偶等物。
  • 17、气蛊: 1.气愤。 2.亦作"气臌"。腹部肿胀的病症。俗称气臌胀。
  • 18、蛇蛊: 1.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
  • 19、虱蛊: 1.旧传一种邪术。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
  • 20、蝨蛊: 1.旧传一种邪术。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
  • 21、食蛊:吃谷中所生虫。比喻贪女色。
  • 22、庶蛊:驱除毒虫。
  • 23、巫蛊:古代称巫师使用邪术加害于人为巫蛊。 指巫蛊之祸。
  • 24、魇蛊:以巫术﹑妖术使人遭灾或神智迷糊。
  • 25、厌蛊: 谓以巫术致灾祸于人。
  • 26、妖蛊: 1.艳丽。 2.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 27、淫蛊: 惑乱。
  • 28、御蛊: 谓抵御热毒恶气。
  • 29、裕蛊: 1.《易.蛊》:"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孔颖达疏:"体柔当位,干不以刚,而以柔和能容裕父之事也。"李镜池通义:"想光大父亲的事业,但实行起来则遇到困难。"后因以"裕蛊"谓光大父业。唐权德与《唐尚书度支郎中赠尚书左仆射正平节公裴公神道碑铭》:"纂积厚之绪业,贻克家之燕翼,流光裕蛊,为世师式。"一说,蛊,毒虫,以喻小人。因亦以"裕蛊"谓宽纵坏人。
  • 30、瘵蛊: 1.久病;久治不愈的病。蛊﹐通"痼"。
  • 31、贞蛊:《易.蛊》:"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王弼注:"居于内中,宜干母事,故曰干母之蛊也。妇人之事难可全正,宜屈己刚,既干且顺,故曰不可贞也。"贞,正;蛊,事。后以"贞蛊"指整肃其事。
  • 32、振蛊:谓清除积弊。
  • 33、瘇蛊: 1.肿胀蛊毒。比喻祸患。
  • 34、整蛊:整人,搞恶作剧。
  • 35、情蛊:情蛊是蛊术的一种,通过蛊术为引,传说能激发超自然力量会使受术者会死心塌地爱上施术者。
  • 36、放蛊:相传为我国一种古老的神秘巫术,指针对某一对象施下蛊,使施蛊对象遭遇不幸或心身受损,另外也有使施蛊对象逢凶化吉的。
  • 37、踏影蛊: 1.相传为一种踏人之影而害人的动物。
  • 38、无过蛊: 见“无过虫 ”。
  • 39、草傀蛊: 小说《蛊真人》中的蛊虫。
  • 40、干父之蛊:指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蛊组词,蛊的组词,蛊字怎么组词,蛊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蛊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蛊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5个,蛊字在中间的组词有4个,蛊字在结尾的组词有40个。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JL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虫,从皿。本义: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2) 同 本 义蛊,腹中虫也。——《说文》掌除毒蛊。——《周礼·秋官·庶氏》(3) 又如:蛊慝(蛊虫引起的祸害);蛊证(腹内生虫的病);蛊毒(蛊虫之毒)(4) 毒虫。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为蛊 。如:蛊虿(毒虫)(5) 神智惑乱的疾病 。如:蛊疾(心志惑乱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6)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舆地志》(7) 又如:蛊蛊(传说人工培育的蛊虫);蛊主(传说饲养蛊虫的人)(8) 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 。如:蛊气(施行诅咒术的邪气);蛊祝(用邪术诅咒害人);蛊师(迷信职业者。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蛊杀(蛊术杀害)(9) 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谷之飞,亦为蛊。——《左传·昭公六年》(10) 又如:蛊蛊(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11) 指淫邪之事关其门户,用止狂蛊。——《太玄经》(12) 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 。如:蛊膈(腹胀不思饮食的病);蛊胀(即臌胀病)(13) 通“故”(gù)。故事,旧事,旧业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尚书大传》动词(1) 诱惑;迷乱楚令尹子元欲蛊 文夫人。——《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孔某(指孔丘)盛容脩饰以蛊世。——《墨子·非儒下》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南朝梁· 刘勰《灭惑论》(2) 又如:蛊丧(惑乱丧失);蛊溺(惑乱沉迷);蛊伪(蛊惑诈伪);蛊诱(迷惑引诱)(3) 用符咒之术毒害人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后汉书·清何王庆传》(4) 又如:蛊毒(毒害。用毒药害人,使人不自知);蛊道(指巫蛊咒诅之术)形容词通“痼”(gù)。疾病久治难愈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左传·宣公八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