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讬庇:1.亦作“託芘”。谓靠树木庇荫。 2.比喻依赖他人或某种力量庇护。
- 2、讬褾:书画装潢的衬托裱褙。
- 3、讬钵:1.手托钵盂。佛教戒律规定僧人到斋堂用膳或向施主家乞求布施,都手托钵盂。 2.指乞食。
- 4、讬财:谓以钱财之事付托。
- 5、讬产:谓依托以生。
- 6、讬承:凭借、承袭。
- 7、讬宠:受宠,承恩。
- 8、讬铎:鲜卑语。 非神非人之谓。《晋书·乞伏国仁载记》:“﹝ 紇干 ﹞年十岁,驍勇善骑射,弯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号之曰 乞伏可汗 託鐸莫何。託鐸者,言非神非人之称也。”
- 9、讬坟:安葬。
- 10、讬讽:亦作“託风 ”。 寄托讽喻。
- 11、讬付: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宋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京师人有以金银繒帛实二篋,託付於其相知,数年而死,彼人归诣其子。”
- 12、讬咐:嘱咐,嘱托。
- 13、讬福:客套话。 谓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瞎骗奇闻》第七回:“早有伙计在柜檯里招呼道:‘大爷,你老人家好呵。’ 赵泽长 连忙道:‘託福,託福,诸位都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承记掛,多谢!我託福还好。”
- 14、讬躬:犹寄身。
- 15、讬翰:寓情文墨。
- 16、讬骥: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 17、讬寄:1.付托。2.指所受付托。 3.谓寄托情意。 4.委托寄送。
- 18、讬戒:嘱托、告诫。
- 19、讬咎:犹归咎;委罪。
- 20、讬赖:依靠,依赖。
- 21、讬逻:伪装的逻卒。
- 22、讬虑:寄托意念。
- 23、讬贸:交付出售。
- 24、讬寐:假寐,装睡。
- 25、讬蒙:托庇蒙受。常用于对给予关怀、帮助表示感谢。
- 26、讬梦:1.寄情梦中。2.迷信谓梦中鬼神或亡灵现形,有所嘱托。
- 27、讬慕:谓寄托仰慕、向往之情。
- 28、讬配:托附婚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和帝 葬后,宫人并归园,太后赐 周 、 冯贵人 策曰:‘朕与贵人託配后庭,共欢等列,十有餘年。’”
- 29、讬巧:依靠或假借某种技巧
- 30、讬躯:托身。
- 31、讬任:托付任用。
- 32、讬始:指首先倡导。同“造端倡始”。
- 33、讬胎:1.佛教语。谓转世投生。 2.犹出身。
- 34、讬逃:借故逃避。
- 35、讬陀:蒙古语。国老。
- 36、讬避:托身规避。
- 37、讬想:寄托意想。
- 38、讬载:搭乘,搭载。
- 39、讬熟:谓仗着是熟人、老交情而不拘礼节。
- 40、讬醉:指假托酒醉;假醉。
- 41、讬说:犹立说。
- 42、讬情:1.寄情。2.以私情央求他人协助或宽容。
- 43、讬依:依托。
- 44、讬分:犹托迹。
- 45、讬传:为假设的人物所作的传记。
- 46、讬兴:因外物而触动感情;借外物以抒写感情。
- 47、讬政:委以政事。
- 48、讬纸:衬垫之纸。
- 49、讬芘: 靠树木庇荫。 比喻依赖他人或某种力量庇护。
- 50、讬食:1.谓聊以生活,无权无势。《管子·国蓄》:“无壤之有,号有百乘之守,而实无尺壤之用,故谓之託食之君。”《魏书·天象志三》:“明年三月,又诛 晋豫州 刺史 诸葛长人 ,其君託食而已。”2.犹寄食。 宋欧阳修 《与赵康靖公书》之三:“往时闻 鄆 学可居,所资差厚,可以託食。”
- 51、讬赏:寄情游赏。
- 52、讬世:谓寄迹人世。晋葛洪 《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飘迅而不再。” 清吴锡麒 《有感》诗之一:“危身因象齿,託世只牛毛。”
- 53、讬幽:谓寄身于深邃幽隐之境。 《管子·形势解》:“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唐 陈昌言 《赋得玉水记方流》:“明媚如怀玉,奇姿自托幽。
- 54、讬翼:谓鸟栖身。借指寄身。
- 55、讬信:托递书信。
- 56、讬爱:承蒙厚爱
- 57、讬法:1.谓凭借刑法。 2.指烘托映衬的艺术手法。
- 58、讬好:谓结为姻好。
- 59、讬疾:托病。
- 60、讬丽:犹托附,依附。
- 61、讬地:依托大地。
- 62、讬阴: 1.置身幽隐之处。 2.托庇。 3.引申指托胎、投生。
- 63、讬旨:寄托的旨趣。
- 64、讬宿:寄托;寄宿。
- 65、讬契: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
- 66、讬坐:寄坐。谓不称其位,坐不能久。
- 67、讬质:寄身;托体。
- 68、讬踪:1.见“託踪”。 2.亦作“託踪”。寄托形迹、形体。
- 69、讬命:安身;寄托性命、命运。
- 70、讬实:老实,实心眼儿。
- 71、讬体:1.寄附躯体。 2.比喻文学艺术上的师承渊源。
- 72、讬谕: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
- 73、讬形:寄托形体。
- 74、讬心:将心交托他人。
- 75、讬辞:1.谓以言辞嘱托。 2.犹设喻。 3.饰词,找借口。 4.谓借文辞表达。
- 76、讬笔:委托代笔。
- 77、讬交:谓托身于友;结交。 唐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託交从 剧孟 ,买醉入 新丰 。” 元戴表元 《感物》诗之二:“託交何必深,寡求永相亲。” 明方孝孺 《与邵真斋书》之三:“古之善医以济物为心者,虽道路暂遇之人犹为诊治,况辱託交甚久如区区兄弟者,而可拒而不赴乎?”
- 78、讬景:犹托形。
- 79、讬号:谓寄托功德于美好的称号。
- 80、讬孤:谓以遗孤相托。多指君主把遗孤托付给大臣。
- 81、讬处:安身;栖止。
- 82、讬词:饰词;借词推托。
- 83、讬乘:比喻得人援引。
- 84、讬伏:托身隐伏。
- 85、讬息:栖止;居留。
- 86、讬性:赋性;禀性。
- 87、讬言:1.谓寄托话语。2.假称;推说。 3.嘱托之言。
- 88、讬意:寓意;寄情。
- 89、讬援:依附,攀附。
- 90、讬荫:1.亦作“託阴”。 置身幽隐之处。 2.托庇。 3.引申指托胎、投生。
- 91、讬植:犹托根。
- 92、讬事:假托他事。
- 93、讬思:寄托思念。
- 94、讬死:道教称修道者死去为魂魄升仙而去,遗下躯壳,并非真死。
- 95、讬舍:犹寄居。
- 96、讬神:1.谓灵魂托胎。2.寄托神思。
- 97、讬色:谓信其操守,可以妻女相托。
- 98、讬足: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 2.立足;安身。
- 99、讬终:1.依靠以终老。 2.谓临终托以后事。
- 100、讬人:1.付托于他人。 晋陆机 《吊魏武帝文》:“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託人。”2.犹假手。利用别人。 南朝梁元帝 《<金楼子>序》:“常笑 淮南 之假手,每嗤 不韦 之託人。”3.请托他人。 宋苏轼 《与子由书》:“ 八郎 续亲极好,但吾儕难自言,可託人与説。” 清吴振臣 《宁古塔纪略》:“至次年,必照样还清;有他故,亦必託人寄到。”《糊涂世界》卷二:“那外科先生四处託人求情,并情愿把医治小姐的药费一概报效,算做赎罪。”
讬中间的词语
更多>>讬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庇讬:犹寄托。指托身。
- 2、陈讬:陈请,请托。
- 3、讽讬:讽喻寄托。《新唐书·刘禹锡传》:“禹锡 久落魄,鬱鬱不自聊,其吐辞多讽託幽远,作《问大钧》、《謫九年》等赋数篇。”
- 4、奉讬: 亦作“奉托 ”。犹拜托。
- 5、附讬: 1.依附寄托。《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北齐书·冯子琮传》:“ 和士开 居要日久, 子琮 旧所附託,卑辞曲躬,事事諮禀。” 宋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吴中 一士人,曾为转运司别试解头,以此自负,好附託显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那时候,由于豪门大族垄断了察举制度,许多人为了寻找做官的途径,多愿附托有权势的名门望族。”2.假借,凭借。 宋洪迈 《夷坚志补·鬼国母》:“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追荐,何得在此?莫是别有强魂附託邪!” 明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百家众艺,莫不皆有可喜可慕,而皆可以附託圣贤之道。” 清恽敬 《读<孟子>一》:“虽然,圣贤之学有所自则可矣,若一一比之,不为后世附託而无实者开一径歟?”
- 6、付讬:亦作“付托 ”。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 三国蜀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晋干宝 《搜神记》卷七:“ 太康 九年, 幽州 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 泰山 之靠,奈何亦从懦夫之议耶?” 清李渔 《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来,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许我,就可以付託终身了,何必求全责备!”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八:“该村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备在园休养的父母把子女付托该村看护。”
- 7、干讬:请托,走门路。
- 8、告讬:告诉,嘱托。
- 9、雇讬:委托别人办事,并付给报酬。
- 10、顾讬:亦作“顾托 ”。犹嘱托。
- 11、诡讬:亦作“诡托 ”。谓假借名义。《晋书·艺术传序》:“然而诡託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明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辨<天禄阁外史>》:“《天禄阁外史》,乃近年 崑山王逢年 所诡託者, 逢年 特一有笔性浪子耳。”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例如 两浙 地主所使用的方法,把自己的田产诡托亲邻佃仆名下,叫作‘铁脚诡寄’。”
- 12、贿讬:行贿请托。
- 13、寄讬:1.亦作“寄托”。依托,安身。 2.托付,委托。 3.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诗有寄託便佳。”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初学词求有寄託,有寄託则表面相宣,斐然成章。” 4.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 14、假讬:1.亦作“假托 ”。 虚拟;虚构。 晋袁宏 《后汉纪·光武纪》:“ 子房 玄筭, 高祖 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託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
- 15、矫讬:假托;诈称。
- 16、结讬:亦作“结托 ”。结交依托。
- 17、靠讬:亦作“靠托 ”。依靠,依托。
- 18、款讬:诚意结交。
- 19、旅讬:犹旅居。
- 20、买讬:谓出钱请托。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
- 21、拟讬:1.亦作“拟托”。模拟假托。 2.比附。 3.打算委托。
- 22、凭讬:依托;依仗。
- 23、谦讬:谦让。
- 24、请讬:亦作“请托 ”。谓以私事相嘱托;走门路,通关节。
- 25、赇讬:贿赂请托。
- 26、受讬:接受别人的委托。
- 27、偷讬:犹言推诿。
- 28、投讬: 1.亦作"投讬"。投靠托身。 2.投胎托生。
- 29、不讬:汤饼的别名。
- 30、称讬:称引假托。
- 31、重讬:亦作“重托 ”。重大的依托;郑重的委托。 唐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六翮方鎩,思重託於扶摇。”《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幼无父母,全亏得婶娘重托,出来为商。”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生辞以少年书痴,恐负重託。”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吾弟明达,当不负重托。”
- 32、诒讬:假托。《穀梁传·定公元年》:“夫请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亲之者也,是以重之。” 范宁 注:“詒託,犹假寄。” 清方苞 《<余东木时文>序》:“且余虽立戒,而恃 游 好自为序而标余名,及不知谁何之人詒託以誑书贾者,数数然矣,而未尝一为别白,以吾之戒素明也。而今为此,毋乃使人疑夫詒託者之皆真乎?”
- 33、负讬:1.抱持。2.依凭,靠着。
- 34、关讬:关说请托。
- 35、回讬:改换托词,另找借口。
- 36、藉讬:凭借;依附。
- 37、系讬:犹依附。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僕回辕之后, 清河 不能孤立,必有所繫託,将为公西面之强敌,公能无悔乎?”
- 38、交讬:词语解释交託ㄐㄧㄠ ㄊㄨㄛ交给、託付。如:「董事会把公司全权交託他管理。」
- 39、乐讬:犹落拓。谓不拘小节,放荡不羁。乐,通“落 ”。
- 40、论讬:推荐。论,通“抡”。
- 41、栖讬:栖讬亦作“栖托 ”。
- 42、契讬:谓挚友间的嘱托。
- 43、属讬:亦作“属托 ”。请托,托付。
- 44、推讬:1.推引依托。2.亦作“推托”。托故推脱或拒绝。
- 45、退讬: 1.亦作"退讬"。 2.退让;谦逊。 3.退避;畏缩。 4.退身寄托。
- 46、挽讬:请求。
- 47、委讬:1.亦作“委托 ”。 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北齐书·武成帝纪》:“ 孝昭 幸 晋阳 ,帝以懿亲居守 鄴 ,政事咸见委託。” 唐可止 《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鸡。”《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赞》:“奢淫自纵,谓有 泰山 之安;委託非人,坐受 平阳 之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 梅佐贤 受了 徐义德 的委托,特地选择了闹市中这个幽静的所在来和他商议。”2.交结,结纳。《北齐书·贺拔允传》:“ 魏武帝 之猜忌 高祖 也,以 允 弟 岳 深相委託,潜使来往。”3.犹依托,依靠。《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箱下韞藏百寳,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託,生死无憾。”
- 48、伪讬:1.亦作“偽托”。 2.指虚构。
- 49、诿讬:委托;付托。
- 50、兴讬:寄兴寓意。
- 51、穴讬:寄身于洞内。
- 52、偃讬:谓依托以安身。
- 53、赝讬:谓假借他人名义。
- 54、央讬:亦作“央托 ”。 央求;请托。
- 55、阳讬:犹借口。
- 56、谒讬:投见求托。
- 57、依讬:1.亦作“依托 ”。 伪仛;假托。《汉书·艺文志》:“《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託也。”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虎口馀生记》:“且 光绪 丁丑上距甲申已二百三十四年,何以朱墨如新,必依託也。”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关于他的先人之所以移居到 碎叶 的经过,在三十五年前, 陈寅恪 发表过《李太白氏旅之疑问》……认为是完全出于‘依托’。”2.倚傍;依靠。《后汉书·丁鸿传》:“依託权门,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诛。” 唐杜荀鹤 《乱后旅中遇友人》诗:“莫因乱世轻依託,须学前贤隐姓名。” 明瞿佑 《剪灯新话·翠翠传》:“妾病必不起,乞埋骨兄侧,黄泉之下,庶有依託。” 峻青 《东去列车》二:“她觉得似乎失去了一点什么依托,常常感到空虚。”
- 58、遗讬:指帝王临终前的嘱托。
- 59、倚讬:亦作“倚托 ”。依靠;仗恃。
- 60、引讬:犹寄托。
- 61、寓讬:寄托。
- 62、远讬:犹远适。谓寄身远方。
- 63、造讬:编造托词。
- 64、支讬: 亦作“支讬”。
- 65、止讬:寄居。
- 66、志讬:犹寄兴。
- 67、嘱讬:吩咐、托付。
- 68、谆讬:恳切相托。
- 69、自讬:亦作“自托 ”。自己有所依托。
- 70、贋讬:谓假借他人名义。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五行》:“ 唐褚遂良 尝奉勅写一百本,至 李筌 始贋託 轩后 以欺人。” 清何琇 《樵香小记·五言诗》:“惟 张守节 《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 虞姬 诗,已全作五言,此不可晓,即曰 陆贾 贋託, 贾 亦 虞姬 同时人也,岂 守节 所见之本,后来又有所窜入歟?”
- 71、六尺之讬: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讬组词,讬的组词,讬字怎么组词,讬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讬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讬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53个,讬字在中间的组词有7个,讬字在结尾的组词有71个。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