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据的词语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yuàn wén xiǎn jù yǐ hé lǐ shí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拼音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出自《辩戴法兴难新历》,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进可以攻,据可以守 jìn kě yǐ gōng jù kě yǐ shǒu
进:前进;退:退却;据:占据。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中央革命根据地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三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zuǒ yòu ji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⒈ 又称“左右江苏区”。位于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大部地区。1929年12月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了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领导龙州起义,成立了红八军,开辟了左江革命根据地。同年3月,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11月,红八军余部编入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于次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队由韦拔群等率领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932年冬,右江根据地完全丧失。湘赣革命根据地 xiāng gà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xiāng è xī gé mìng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⒈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xiāng è gà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⒈ 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1年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湘鄂赣军区成立,红军和地方部队发展到一万六千人。1933年9月起,根据地在国民党军的反覆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大部被占领。剩下的少数红军和游击队在当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陕甘革命根据地 shǎn gā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又称“陕甘苏区”。在陕西北部和陕西、甘肃边界地区。1932年至1934年间,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先后开辟了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成立了以刘志丹、谢子长为首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了对根据地的领导。同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后,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当地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随后,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数据元素 shù jù yuán sù
词语解释⒈ 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某种数据结构中能独立存在的数据单位。其大小随着数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如整数类型的数据,一个整数“9”就是一个数据元素;在一张学生登记表中,每个学生的情况占表中的一栏,则这一整栏内就是一个数据元素。数据库管理系统 shù jù kù guǎn lǐ xì tǒng
用来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一组复杂的软件。把用户程序的数据操作语句转换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主要由语言处理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建立和维护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包含若干个程序。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mǐn zhè gà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⒈ 又称“闽浙赣苏区”。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边界地区。1928年1月,方志敏等领导弋横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农民起义,建立了闽北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闽北党组织划归中共赣东北特委领导,同时成立中国工农第十军。1931年11月,成立了由方志敏任主席的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底,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皖四省。1934年11月,红十军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在转移途中遭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围攻而失败。余部突围到浙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晋绥抗日根据地 jìn suí kàng rì gēn jù dì
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创建的19个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jìn jì lǔ yù kàng rì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jìn jì lǔ yù kàng rì gēn jù dì ]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四个区。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入太岳和太行山区,创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一二九师主力进入冀南,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进入冀鲁豫地区,与地方党组织建立冀鲁豫、鲁西、湖(微山湖)西三个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jǐng gāng shā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jǐng gāng shā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⒈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据本生利 jù běn shēng lì
词语解释⒈ 根据本钱的多少来获取利息。洪湖革命根据地 hóng hú gé mìng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⒈ 见“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è yù wǎ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词语解释⒈ 又称“鄂豫皖苏区”。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由鄂豫边根据地、豫东南根据地和皖西根据地合并组成。1930年6月,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成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成立了由张国焘任书记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徐向前任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于同年10月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分红军在当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判据 pàn jù
词语解释判据[ pàn jù ]⒈ 判断的根据。例没有判据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英criterion;论据 lùn jù
1. 证明论题的判断。 英 grounds of argument; basis of an argument; contention; datum; 2. 在一个推论中,充当理由根据,以便推衍出结论的部分。 例 他的论据显然有问题。约据 yuē jù
对合同、契约等的统称。神魂失据 shén hún shī jù
神魂:神志;据:依托。形容神志失去常态有根有据 yǒu gēn yǒu jù
有根据,不是凭空捏造接收数据 jiē shōu shù jù
在数据通信网中,按一种链路协议的技术要求连接两个或多个数据站的电信设施,称为数据链路,简称数据链。客观证据 kè guān zhèng jù
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虚假论据 xū jiǎ lùn jù
在证明或反驳中把虚假的判断当作论据的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