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棃的词语
齧棃 niè lí
咬梨子。 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二年》:“冬,十月,柳 据 蒲阪 , 双 据 上邽 , 廋 据 陕城 , 武 据 安定 ,皆举兵反。 坚 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思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罢兵,各定其位,一切如故。’各啮棃以为信。皆不从。” 胡三省 注:“棃肉脆而啮之易入,以喻亲戚离叛,则国力脆弱,将为敌人所乘,故啮棃付使者,赐 柳 等以为信也。”棠棃 táng lí
俗称野梨。落叶乔木,叶长圆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实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点。可用做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僧伽棃 sēng jiā lí
亦作'僧迦梨'。亦作'僧伽棃'。梵语的译音。僧佛大衣名。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种。剖棃 pōu lí
分解。啮棃 niè lí
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二年》:“冬,十月, 柳 据 蒲阪 , 双 据 上邽 , 廋 据 陕城 , 武 据 安定 ,皆举兵反。 坚 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思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罢兵,各定其位,一切如故。’各啮棃以为信。皆不从。” 胡三省 注:“棃肉脆而啮之易入,以喻亲戚离叛,则国力脆弱,将为敌人所乘,故啮棃付使者,赐 柳 等以为信也。”蛤棃 gé lí
1.亦作"蛤梨"。 2.即蛤蜊。阿棃姨 ā lí yí
梵语。即尼姑。疾棃 jí lí
1.亦作"疾犂"。 2.即蒺藜。古时作军用障碍物。狐棃 hú lí
亦作“狐黎”。 《尔雅•释虫》“虰蛵负劳”晋·郭璞注:“或曰即蜻蛉也,江东呼为狐梨。所未闻。” 虫名。即蜻蜒。棠棃馆 táng lí guǎn
即 棠梨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