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琴的词语
山谷琴趣外篇 shān gǔ qín qù wài piān
词语解释⒈ 词集。北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作。三卷。传世宋刻本收词九十首,近人朱孝臧据明刻本《豫章黄先生词》校补,补入八十九首,并附朱氏所撰校记。近人龙榆生有校点本。林琴南 lín qín nán
词语解释⒈ 即“林纾”。国语辞典林琴南[ lín qín nán ]⒈ 人名。指清人林纾。参见「林纾」条。轧琴 zhá qín
轧琴,又名轧筝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拉弦乐器,大约在唐代出现,后流行于民间,近代少有应用。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以及豫北晋东南等地区。是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風琴 fēng qín
风琴fēngqín (1) 一种可产生持续乐音并用琴键演奏的大型乐器 英 organ说琴 shuō qín
明代作家何景明的一篇散文。玄琴 xuán qín
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玄鹤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曾流行于吉林、辽宁等地区,状似中国的筝,不同的是用拨子弹奏。七絃琴 qī xián qín
七弦琴qīxiánqín (1) 中国一种古弦乐器,用梧桐木制,上有七根弦 英 the seven-stringed instrument (2) 古希腊七弦的里拉琴 英 heptachord九絃琴 jiǔ xián qín
琴名。彭泽横琴 péng zé héng qín
指晋陶潜。陶潜曾任彭泽令,故称。七弦古琴 qī xián gǔ qín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口弦琴 kǒu xián qín
鄂伦春语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意为铁的声音),达斡尔族叫“哈尼卡”,汉语称“口弦”。是流行北方民族蒙古族,于羌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的一种簧片乐器,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上排琴 shàng pái qín
江湖春点中的词语、黑话,指的是“哥哥”的意思。风鸣琴 fēng míng qín
一种形似齐特拉琴的乐器。竹坞听琴 zhú wù tīng qín
误会,二人成婚。重音口琴 zhòng yīn kǒu qín
口琴类伴奏乐器。对牛弹琴 duì niú tán qín
(1) 南朝梁·僧祐《弘明集》说,古代音乐家公明仪善于弹琴,有一次看见牛吃草,便为牛弹了一曲,但牛却不顾琴声幽雅,仍低着头吃草。后用“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什么也不懂。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瞎说一气 例 劝告他简直是对牛弹琴 英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preach to deaf ears;talk to a post;whistle jigs to a milestone风琴 fēng qín
(1) 一种可产生持续乐音并用琴键演奏的大型乐器 英 organ竖琴 shù qín
(1) 有三角框架的管弦乐器,一般有46根琴弦,按降C大调的自然音阶调音 英 harp管风琴 guǎn fēng qín
键盘乐器。用几组音色不同的管子构成,由风箱压缩空气通过管子而发出声音。斲琴 zhuó qín
1.亦作"斵琴"。 2.斫木制琴。坠琴 zhuì qín
亦称'坠胡'。亦称'坠子'。 拉弦乐器。有指板,相传由三弦改制而成,形状与小三弦相似。煮鹤烧琴 zhǔ hè shāo qín
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因而大杀风景之事。竹琴 zhú qín
(1) 用悬挂的竹管制成的马来亚乐器 英 anklong中提琴 zhōng tí qín
提琴的一种,全长约660毫米。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音色亦较低沉。常用于重奏和管弦乐队,也用于独奏。郑琴 zhèng qín
《列子.汤问》载:郑国乐师师文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常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征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后以"郑琴"借指精湛超群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