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社的词语
社会公德 shè huì gōng dé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会福利院 shè huì fú lì yuàn
社会福利院,是指提供生活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机构。社会福利 shè huì fú lì
总称政府或民间机构,为适应社会变迁,改善民众生活,所举办的各种有组织的福利措施。社会风气 shè huì fēng qì
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竞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社会分工 shè huì fēn gōng
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以及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社会帝国主义 shè huì dì guó zhǔ yì
社会帝国主义,指口头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实际表现似帝国主义行为的社会制度,因此也称社会沙文主义。社会地位 shè huì dì wèi
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社会达尔文主义 shè huì dá ěr wén zhǔ yì
词语解释⒈ 用生物界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认为社会机体同生物有机体的变化过程以及进化规律相似,人类历史就是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历史,人类同生物一样有优等劣等之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划分是因为个人的天赋不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shè huì cún zài yǔ shè huì yì shí
词语解释⒈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社会标准 shè huì biāo zhǔn
词语解释⒈ 即“社会规范”。社会变迁 shè huì biàn qiān
社会变迁泛指任何社会现象的变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 shēng chǎn zī liào sī yǒu zhì de shè huì zhǔ yì gǎi zào
词语解释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包括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通过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生产社会化 shēng chǎn shè huì huà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合作社 shēng chǎn hé zuò shè
个体生产者联合起来进行集体生产的经济组织。书社 shū shè
(1) 旧时文人组织的读书会 英 reading group (2) 出版书刊的机构,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 英 press人口社会学 rén kǒu shè huì xué
词语解释⒈ 社会学分支学科。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口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人口问题的社会文化因素等。人民公社化运动 rén mín gōng shè huà yùn dòng
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0月底,全国农村实现公社化。原有的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一亿二千万户,占全国农户的99%以上。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生产关系要同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妨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实行政社分开,到1984年底,全国建立了九万多个乡(镇)政府,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民主社会主义 mín zhǔ shè huì zhǔ yì
民主社会主义是英国工党和其他国家的右翼社会党理论家所宣扬的一种现代改良主义思潮。利群书社 lì qún shū shè
1920年2月由恽代英创办于武昌。主要经销革命书刊、报纸。同年秋,湖北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常在书社举办读书报告会。1921年6月7日毁于战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lián hé guó jīng jì jí shè huì lǐ shì huì
词语解释⒈ 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1945年10月成立。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五十四个理事国组成,每届任期三年。负责联合国有关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事务,就发展、世界贸易、人口、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建议并开展活动。科学社会主义 kē xué shè huì zhǔ yì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主张依靠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建立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学说。家庭社会学 jiā tíng shè huì xué
词语解释⒈ 社会学分支学科。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学说、观点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发展、结构、功能和变迁及其相应的婚姻制度的演变形态。基尔特社会主义 jī ěr tè shè huì zhǔ yì
词语解释⒈ 一译“行会社会主义”。20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有潘蒂、霍布逊等。他们否认国家的阶级性,主张和平地用行会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基督教社会主义 jī dū jiào shè huì zhǔ yì
基督教社会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解放社 jiě fàng shè
词语解释⒈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出版机构。前身为1937年1月成立的解放周刊社,1938年1月改名解放社。除继续编辑出版《解放》周刊外,还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政策文件。1949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