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袍的词语
藏袍 cáng páo
词语解释⒈ 藏族的传统长袍。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等地。用毛皮、氆氇或各种呢、绒、绸、布等制作。右边开襟、大领、阔袖,略长于身长,衣领、襟、袖、下摆处用细毛皮或色布镶边。腰部束一长带。夏季或劳动时将右臂或双臂退出袖管,束袖于腰间。晚上可当被盖。小红袍 xiǎo hóng páo
词语解释⒈ 全称《海公小红袍全传》。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四十二回。上承《海公大红袍全传》,叙述明代海瑞年迈还乡后复出,与权臣张居正作斗争,以及查访冤案、为民除害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杂采民间故事入篇,与史实不合。罩袍 zhào páo
(1) 罩在长袍外面的大褂 英 robe (2) 妇女穿的一种松大而无定形的袍子 英 mother hubbard同袍 tóng páo
(1) 旧时在同个军队工作的人互称。参看“袍泽” 英 fellow officers (2) 挚友 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天衣》 例 万里别同袍。——许浑《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梅》 英 close friend夾袍 jiā páo
双层无絮的长袍。与子同袍 yǔ zǐ tóng páo
原指战士之间相亲相爱。多以“同袍”为战友,又有袍泽一称。现代旗袍 xiàn dài qí páo
现代旗袍在满清以及民国旗袍的基础上加强了展示女性身材线条特点,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现,变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现。皂罗袍 zào luó páo
昆曲曲牌名。诗成得袍 shī chéng dé páo
意思是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四衩袍 sì chà páo
清代皇帝、宗室所穿的长袍。接部以下开有四权:前后各·长几尺余。左右各一,长一尺余。越式旗袍 yuè shì qí páo
长袄。法官袍 fǎ guān páo
法官在法庭审判时穿的袍子。我国的法官袍为散袖口式黑色长袍,红色前襟配有4颗金黄色的领扣。紫袍 zǐ páo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2.草名。 3.紫袍,富贵者服饰。缁袍 zī páo
1.僧衣。借指僧侣。珠袍 zhū páo
缀珠之袍。豸袍 zhì páo
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征袍 zhēng páo
1.出征将士穿的战袍。 2.旅人穿的长衣。柘袍 zhè páo
1.柘黄袍。隋文帝始服,后泛指皇袍。 2.借指皇帝。柘黄袍 zhè huáng páo
赤黄色的袍。隋文帝始服,后泛指皇袍。赭袍 zhě páo
即赭黄袍。赭黄袍 zhě huáng páo
天子所穿的袍服。因颜色赭黄,故称。 用以指代天子。战袍 zhàn páo
(1) 古代士兵在战时穿的袍子 英 campaign gown沾袍 zhān páo
沾襟。皂袍 zào páo
亦作'皁袍'。 黑色长衣。褞袍 yùn páo
以乱麻衬于其中的袍子。古贫者无力具丝絮,仅能以麻着于衣内,故称。褞,通'缊'。语本《论语.子罕》:'衣弊缊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