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閲的词语
折閲 shé yuè
1.谓商品减价销售。 《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閲不市。” 杨倞 注:“折,损也,閲,卖也。谓损所閲卖之物价也。”《宋大诏令集·政事·置市易物诏》:“天下商旅货物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閲失业。” 梁启超 《托辣斯·托辣斯之利》:“或遇物价骤落,小资本者,不能不忍折閲而急求售,以为通转之资。”2.谓买主杀价。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潜至其肆,託言买扇。女子便呼父。父出, 刘 意沮,故折閲之而退。”省閲 shěng yuè
审视;阅览。《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 汉郑玄 注:“展,省閲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遗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 宋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自顾贱愚不肖,无尺寸可以上补聪明,而徒以无益之事上勤省閲,实有罪焉。”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郑氏 艺文一略该括甚鉅,核剖弥精,良堪省閲。”披閲 pī yuè
展卷阅读;翻看。《北史·韦孝宽传》:“虽在军中,篤意文史,政事之餘,每自披閲。” 唐白居易 《东林寺白氏文集记》:“昔余为 江州 司马时,常与 庐山 长老于 东林寺 经藏中披閲 远大师 与诸文士唱和集卷。” 明李贽 《与焦弱侯书》:“山中寂寞无侣,时时取史册披閲,得与其人会覿,亦自快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所得如《俄罗斯共产主义党纲》,如第三国际之杂志《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史》等,披阅一过,才稍稍知道 俄 共产党的理论。”考閲 kǎo yuè
查阅考证。 《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蔡卞 与其党论《实録》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餘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閲,悉有据依,所餘才三十二事。”大閲 dà yuè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 《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 汉张衡 《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 。” 唐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 天聪 七年, 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 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传閲 chuán yuè
传递着看。清程伟元 、 高鹗 《红楼梦引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録传閲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我应付着疾风暴雨式的提问。”备閲 bèi yuè
1.尽阅。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虽古今备閲,然近附而远疎矣。”2.谓提供阅览。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七年谕》:“有堪备閲者,再开单行知取进。”察閲 chá yuè
审阅。清林则徐 《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选閲 xuǎn yuè
拣选;挑选。《荀子·王制》:“案谨募选閲材伎之士。” 杨倞 注:“选閲,拣择也。” 老舍 《月牙儿》二五:“最后,我去和一排年轻的姑娘们在小饭馆受选阅。”送閲 sòng yuè
送交审阅。 明吴炳 《绿牡丹·假报》:“门生拙卷,偶然忘了,不曾送閲。” 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即将原被告状诉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展閲 zhǎn yuè
展读,观览。门閲 mén yuè
门第阀阅。 《新唐书·张九龄传》:“帝怒曰:‘岂以 仙客 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门閲哉?’”《太平广记》卷三五一引 唐高彦休 《唐阙史·韦氏子》:“京兆 韦氏 子举进士,门閲甚盛。”训閲 xùn yuè
训练检阅。《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为閲武塲,凡禁军役於他所,隐於百工者,悉按军籍俾诣训閲。”查閲 chá yuè
1.检查察看。 2.抽阅书刊﹑文件等有关部分。參閲 cān yuè
即参阅 1.参与校阅。 2.参看。閲城 yuè chéng
检查城防事务。《文明小史》第六回:“又过两天, 傅祝登 行抵府城,发出红諭,定了吉日接印,一切点卯、盘库、閲城、閲狱,照例的官样文章,不必细述。”閲戏 yuè xì
谓观赏歌舞技艺。《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 唐吕道生 《定命录·安禄山》:“ 肃宗諫曰:‘歷观今古,无臣下与君上同坐閲戏者。’”閲货 yuè huò
唐宋 时,外国商船入港,政府派员检查其输入的货物。 唐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閲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僕隶,公皆罢之。”閲改 yuè gǎi
审阅修改。《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此后作文便用朝考卷子誊正,对策便用殿试卷子誊正,待我给你閲改。”閲视 yuè shì
1.查看。《汉书·游侠传·原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 涉 亲閲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 唐赵璘 《因话录·商上》:“﹝ 柳家行 ﹞嫁其孤女,虽箱篋刀尺微物,悉手自閲视以付之。”《传记文学》1990年第2期:“他留有遗嘱,其内容据阅视者回忆:存折有500元钱,欠工友×××、×××多少多少,要还人家。”2.检阅视察。 宋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虽未尝閲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 明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 蓟镇 近在輦轂下耳,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明史·熊廷弼传》:“后夤缘復吏科,閲视 辽东 士马,与 廷弼 议多不合。”閲马 yuè mǎ
检查军马的牧养事务。 《北齐书·薛孤延传》:“ 高祖 尝閲马於北牧,道逢暴雨,大雷震地。”閲审 yuè shěn
审核。宋曾巩 《相制三》:“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閲日 yuè rì
1. 度日;过日子。 《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韩琬 《御史台记·来俊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勉閲日而已。” 宋陶穀 《清异录·婆娑儿》:“ 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何以閲日?’” 清王夫之 《殷浴日时艺序》:“甲午避兵入 宜江 山中,有姪子之慟, 浴日 拂拭而慰之。少閒,无以閲日, 浴日 始以帖括见示。” 2. 经历的日子。 宋赵与时 《<宾退录>序》:“余里居待次,宾客日相过,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於牘,閲日滋久,不觉盈轴。”閲月 yuè yuè
经一月。 《新唐书·李景俭传》:“及 延英 奉辞, 景俭 自陈见抑远, 穆宗 怜之,追詔为仓部员外郎,不遣。閲月,拜諫议大夫。” 明李贽 《又与从吾书》:“ 无念 来归,得尊教,今三閲月矣,絶无音使,岂科场事忙不暇作字乎?” 郭沫若 《月蚀》:“我们回到 上海 来不觉已五阅月了。”閲定 yuè dìng
校阅审定。《后汉书·张衡传》:“ 刘向 父子领校祕书,閲定九流,亦无讖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