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李的词语
李悝 lǐ kuī
词语解释⒈ 战国时期政治家。魏文侯任用他为相,主持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按能力和功劳大小选拔官吏;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还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但已失传。国语辞典李悝[ lǐ kuī ]⒈ 人名。(约西元前455~395)战国时经济学者。事魏文侯,主持变法,推行尽地之力,创平籴法,使农民精耕以增加产量。魏国因而富强,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英语Li Kui (455-395 BC), legalist philosopher and statesman of Wei state 魏國|魏国[Wei4 guo2]德语Li Kui (Eig, Pers, ca. 455 - ca. 395 v.Chr.)李宁 lǐ níng
词语解释⒈ 体操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广西柳州人。壮族。1982年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锦标赛中,获单杠、自由体操、鞍马、跳马、吊环和全能六项冠军。次年在第二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为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团体冠军作出了贡献。1984年获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三枚金牌、二枚银牌、一枚铜牌。1982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李纲 lǐ gāng
词语解释⒈ 宋代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进士出身。初为兵部侍郎。1126年初,金兵南下包围东京(今河南开封),他反对迁都,力主抵抗,领导东京军民坚守月余,迫使金军撤退。不久以“专主战议”被排挤出东京。次年高宗即位,起用他为宰相。主张严惩投降金国的张邦昌,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以宗泽为开封留守。但不久又被排斥。后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未被采纳。李颀 lǐ qí
词语解释⒈ 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年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以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代表作有《古从军行》、《送陈章甫》等。有《李颀集》。李鹏 lǐ péng
词语解释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四川成都人。1941年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学习,曾任中国留苏学生总会主席。1954年回国。历任北京电业管理局局长、电力工业部部长、国家体改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8年起任国务院总理。李瑛 lǐ yīng
词语解释⒈ 诗人。河北丰润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部长。著有诗集《战场上的节日》、《静静的哨所》、《红柳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等。李贽 lǐ zhì
词语解释⒈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李密 lǐ mì
词语解释⒈ 隋末瓦岗军首领。字玄邃,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613年参预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被捕,后逃脱。616年投奔瓦岗军,助翟让联合附近各支起义军。次年被推为全军之主,称魏公。后因大量起用隋朝降官降将,并杀害翟让,致部众离心。618年为王世充所败,入关降唐。不久因反唐被杀。国语辞典李密[ lǐ mì ]⒈ 人名。(西元224~287)字令伯,三国时蜀汉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彭山县)人。父早亡,母改嫁,育于祖母。李密事奉祖母,以孝闻名。晋武帝时,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上陈情表婉辞,辞甚哀切恳挚。武帝大为感动,遂赐奴婢与食米,使得终养祖母。李成 lǐ chéng
词语解释⒈ 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避乱迁居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精赋诗鼓琴弈棋。尤擅画山水,自成一家,用墨清淡,有惜墨如金之称,与关仝、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大流派。现存《读碑窠石图》,为宋代摹本。国语辞典李成[ lǐ chéng ]⒈ 人名。(西元919~967)字咸熙,号营丘。祖籍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避战乱迁居青州益都(今山东营丘)。五代、宋初著名画家。善琴棋书画,尤擅画山水。初师事荆浩、关仝,后自成一家。好用淡墨表现烟云变幻,有惜墨如金之称。与范宽、董源为北宋山水的三大主流派,对后世影响甚大。现存作品极少,仅有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为宋代摹本。李玉 lǐ yù
词语解释⒈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副榜举人。作有传奇约四十种,今存《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笠庵四种曲”,世称“一人永占”)以及《清忠谱》等十八种。还编订了《北词广正谱》。李广 lǐ guǎng
词语解释⒈ 西汉大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武艺高超,善骑射。长期镇守北方边防,先后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用兵神速,作战勇敢,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因迷失路途受指责而自杀。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词语解释⒈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词语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⒈ 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证解释⒈ 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路。引晋 潘岳 《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国语辞典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táo lǐ bù yán xià zì chéng háng ]⒈ (谚语)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词语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⒈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引证解释⒈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引《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 李将军 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諭大也。”司马贞 索隐:“桃 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宋 辛弃疾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国语辞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 xià zì chéng xī ]⒈ (谚语)蹊,小路。全句指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引《史记·卷一〇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词语解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⒈ 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证解释⒈ 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国语辞典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 xià zì chéng xī ]⒈ (谚语)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宋·辛弃疾〈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桑中生李 sāng zhōng shēng lǐ
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词语解释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证解释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牛李党争 niú lǐ dǎng zhēng
词语解释⒈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两个朋党,交替当朝,一方得势,必全力罢黜另一方,李宗闵、李德裕先后被贬死,牛僧孺病亡。李可及 lǐ kě jí
词语解释⒈ 唐代艺人。唐懿宗时为宫廷伶官。擅演参军戏。通音律,能啭喉唱新声曲,音辞曲折,称为“拍弹”,流行民间。编有大型舞蹈节目《叹百年队舞》、《菩萨蛮队舞》等。李义山诗集 lǐ yì shān shī jí
词语解释⒈ 别集名。唐代李商隐著。三卷。有明刻本。注本以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最为详备,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李尔王 lǐ ěr wáng
词语解释⒈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6年。不列颠国王李尔惑于长女、次女的甜言蜜语,皆封以领地,而正直的三女儿却被剥夺继承权。长女、次女得到领地后将李尔赶出国。李尔悲愤癫狂。三女儿救出父王,发兵讨伐姐姐,失败后被俘遇害,李尔得知悲痛而死。李太白集 lǐ tài bái jí
别集名。唐代李白著。三十卷。北宋宋敏求编。南宋杨齐贤为李白诗作注,元代萧士赟删补杨注,撰成《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清代王琦所注《李太白全集》,在旧注中最为详备。今人瞿蜕园、朱金城又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纠谬补缺,编成《李白集校注》。李嵩 lǐ sōng
词语解释⒈ 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为木工,后被画院待诏李从训收作养子,从其学画。任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待诏。善画人物、佛道像,尤精界画。有《货郎图》、《西湖图》等存世。李双双小传 lǐ shuāng shuāng xiǎo zhuàn
词语解释⒈ 短篇小说。李凖作。1960年发表。1958年公社化运动中,农村妇女李双双不顾丈夫阻挠,带头参加集体劳动。她敢于批评个别社员的损公肥私行为,敢于同丈夫的夫权思想进行斗争。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妇女都走出了家门,参加集体劳动。小说带有较强的喜剧色彩。海燕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成故事片《李双双》。李闻血案 lǐ wén xuè àn
词语解释⒈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发起《呼吁和平宣言》的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5日,闻一多在昆明主持李公朴死难报告会和记者招待会后,于归途中又遭特务杀害。这两起血案激起全国各界人士的极大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