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沈的成语
-
沈诗任笔 shěn shī rèn bǐ
①南朝梁沉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谓无韵之文。②用以泛指诗文。 -
沈舟破釜 shěn zhōu pò fǔ
《史记·项羽本纪》:“ 項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后用“沈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燃犀》:“齧雪餐風,沈舟破釜,敢辭金革苦。”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念上游父老夾道遮留,奮不顧身,沈舟破釜,與虜轉戰兩旬,終於援絶勢孤,遂至潰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沈镇东封尚义伯非保定》:“﹝ 沈鎮東 ﹞欲令諸帥畢西渡,沈舟破釜。”参见“破釜沈舟 ”。 -
沈谋重虑 shěn móu zhòng lǜ
犹深谋熟虑。同“沈謀研慮”。 -
沈谋研虑 shěn móu yán lǜ
犹深谋熟虑。 宋 苏舜钦 《复辨》:“不親煩務,而專以沈謀研慮,將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業也。”亦作“ 沈謀重慮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阮文达公拟疏》:“是沈謀重慮,制勝萬里,師徒不勞,兵矢未折,功莫偉焉。” -
沈思熟虑 shěn sī shú lǜ
亦作“沉思熟慮”。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茅盾 《虹》七:“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 梅女士 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
沈李浮瓜 shěn lǐ fú guā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后以“沈李浮瓜”借指消夏乐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 宋 沈与求 《秋日戏呈蒋达可检讨》诗:“西風槭槭舞庭櫰,沈李浮瓜事益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日轉午,脱巾散髮,沉李浮瓜,寶扇摇紈素。”《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 西門慶 令他安排酒來,不一時,冰盆内沉李浮瓜,凉亭上偎紅倚翠。”参见“浮瓜沈李 ”。 -
沈博絶丽 shěn bó jué lì
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
沈郁顿挫 shěn yù dùn cuò
深沉蕴藉,抑扬有致。《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沈鬱頓挫,隨時敏給, 揚雄 、 枚臯 可企及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沈鬱頓挫,哀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義之言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女﹞彈《湘妃怨》一曲,沈鬱頓挫,如泣如訴。” -
沈声静气 shěn shēng jìng qì
亦作“沉聲靜氣”。谓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冰心 《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
沈灶产鼃 shěn zào chǎn wā
灶淹没于水中,日久致孳生青蛙。形容水患严重。《国语·晋语九》:“﹝ 趙襄子 ﹞乃走 晉陽 , 晉 師圍而灌之,沈竈産鼃,民無畔意。” 韦昭 注:“沈竈,懸釜而炊也。産鼃,鼃生於生竈也。鼃,蝦蟆也。”亦作“ 沈竈生鼃 ”。晋 成公绥 《阴霖赋》:“百川泛濫,潢潦横流,沈竈生鼃,中庭運舟。” -
雁断鱼沈 yàn duàn yú shěn
比喻彼此音讯断绝。亦作“雁逝鱼沉”。 -
浮瓜沈李 fú guā shěn lǐ
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乐事。 -
潘鬓沈腰 pān bìn shěn yāo
潘鬓:晋潘岳年始三十二岁,即生白发;沈腰:南朝梁沈约老病,百余日中,腰带数移孔。形容身体消瘦,头发斑白 -
石沈大海 shí shěn dà hǎi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同“石沉大海”。 -
沈思默想 shěn sī mò xiǎng
亦作“沉思默想”。静静地深思。《西游记》第五五回:“ 三藏 沉思默想道:‘……我三個徒弟,不知我困陷在於這裏,倘或加害,却不枉丢性命?’”柳青 《狠透铁》:“但是老汉沉思默想了一阵,还是灰心地摇头。” 南丁 《检验工叶英》:“这天晚上, 叶英 又坐在桌前沉思默想起来。” -
沈吟不决 shěn yín bù jué
亦作“沉吟不決”。犹言沉吟未决。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
月落星沈 yuè luò xīng shěn
亦作“月落星沉 ”。谓天色将明。 前蜀 韦庄 《酒泉子》词:“月落星沈,樓上美人春睡。”沈,一本作“ 沉 ”。 杨朔 《生命在号召》:“直谈到月落星沉,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 -
与世沈浮 yǔ shì shěn fú
亦作“ 與世浮沉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沈浮而取榮名哉!”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傳君墓志铭》:“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然 三官 之爲人,即蕭蕭 易水 ,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邪!” -
破釜沈舟 pò fǔ shěn zhōu
《史记·项羽本纪》:“ 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 ,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明 史可法 《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 ”。 王逋 《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 破釜 ”。 明 张煌 -
兔缺乌沈 tù quē wū shěn
犹兔走乌飞。 唐 罗邺 《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烏沈欲半年。” -
随俗浮沈 suí sú fú shěn
谓顺随世俗,没有己见。同“隨俗沈浮”。 -
随世沈浮 suí shì shěn fú
犹言随俗沉浮。《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問 巴 消息,稱曰 劉君 子初 ,甚敬重焉” 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令 子初 隨世沈浮,容悦 玄德 ,交非其人,何足稱爲高士乎?” -
随俗沈浮 suí sú shěn fú
谓顺随世俗,没有己见。《晋书·文苑传·王沈》:“ 王沈 字 彦伯 , 高平 人也。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沈浮,爲時豪所抑。”亦作“ 隨俗浮沈 ”。《元史·泰不华传》:“ 泰不華 尚氣節,不隨俗浮沈。 太平 爲臺臣劾去相位, 泰不華 獨餞送都門外。”《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先生領袖名流,主持至計,必能深惟始終,寧忍隨俗浮沈?取舍從違,應早審定。” -
沈心静气 shěn xīn jìng qì
亦作“沉心靜氣”。犹言心平气和。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
沈静寡言 shěn jìng guǎ yán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同“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