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阳山(在城西北,古名秦余杭山,
姑苏杂咏阳山(在城西北,古名秦余杭山,
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
但觉群山总在下,坐抚其顶同儿曹。
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
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碍海鹘飞,日出夜听天鸡唱。
中有一泉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
常年祷雨车,来此投今符。
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鬛一滴沾三吴。
岩峦苍苍境多异,樵子寻常不曾至。
探幽历险未得归,忽听钟来涧西寺。
此时望青冥,脱略情尘世。
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载我升天行。
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
浮丘醉枕肱,洪崖笑开口。
天风吹落浩歌声,地上行人尽回首。

作者简介

高启
高启 元代诗人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
一夜山中冷,无人祇自知。
夕卧白云合,朝起白云开。
惟有心长在,不随云去来。
风生百兽低,欲吼空山夜。
疑是天目岩,飞来此山下。
四更栖鸟惊,山白初上月。
起开东阁看,正在云峰缺。
长溪如白虹,分走荆霅派。
具区纳群流,襟带三郡界。
太虚混鸿蒙,元气流沆瀣。
初疑溟渤宽,稍觉云梦隘。
茫茫雁飞迟,飒飒帆度快。
雨来鼍报鸣,风起鸥惊迈。
神龙作渊都,岂复数鳞介。
珠光照水府,不受白日晒。
朝看炮车云,云浪动澎湃。
声吹地将浮,势击山欲坏。
黄头虽轻生,捩柁不敢懈。
有时湛明镜,峰吐青几块。
烟中树若莎,波上舟如芥。
渔就沙岸炊,客来水祠拜。
震泽思禹功,夫椒记吴败。
白鱼逢夏出,黄柑待秋卖。
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欲寻鸱夷舸,不顾涉险戒。
人生亦何为,世故自拘械。
万事风飘花,百年露垂曌。
何当叩林屋,秉炬访仙怪。
试探不死方,为人起疴瘵。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