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方言集汇
(1)(动)昆虫、爬行动物等行动;人用手脚着地向前移动:~行。
(2)(动)抓着东西往上去;攀登:~竿|~蔓。
动词
(1) (形声。从爪,巴声。爪,手爪。本义:搔,爬梳)
(2) 同本义
爬,搔也。——《广韵》
怯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韩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
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3) 又如:爬挲(爬搔,摩挲);爬栉(梳理,整理。同爬梳);爬耳搔腮(急切无奈貌);爬拉(频频拨饭菜入口)
(4) 爬行,匍匐。躯体贴地(如虫、蛇、龟)缓慢向前行
爬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5) 又如:爬蹉(来回爬动);爬沙(缓慢地爬动);爬坑缸弗上(屎尿失控,来不及上厕所;离死不远);爬滩弗动(趴在地上,无法走动)
(6) 攀登
他们为了出风头,向上爬,却把我们踩在脚底下!——《星火》1979年第二期
(7) 又如:爬树;爬上高枝儿(依附地位高的人);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8) 俯伏 。如:爬蛋(方言。产仔);爬窝(方言。谓牲畜卧圈不起);爬伏(趴下,伏倒)
(9) 整治 。如:爬栉(整治清理);爬剔(剔除,挑剔)
(10) 疏导;发掘 。如:爬罗(发掘搜罗);爬棺材黄鼠狼(盗墓贼)
爬【巳集中】【爪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巴切,音琶。《廣韻》搔也。《韓愈·進學解》
羅剔抉。
又《月蝕詩》沙脚手鈍。
又姓。《廣韻》本杞東樓公之後,避難攺焉,西魏襄州刺史爬秀。《廣韻》或作把。《韻會》或作杷。
说文解字
把【卷十二】【手部】
握也。从手巴聲。搏下切
说文解字注
(把)握也。握者、搤持也。孟子注曰。拱、合㒳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从手。巴聲。博下切。古音葢在五部。
◎ 粤语:paa4
◎ 客家话:[梅县腔] pa1 pa2 [沙头角腔] pa2 [宝安腔] pa2 [海陆丰腔] pa2 [客语拼音字汇] pa2 [陆丰腔] pa3 [东莞腔] pa2 [台湾四县腔] pa2 [客英字典] pa2
◎ 潮州话:bê5
爬为谜底的谜语
- 带壳食物 (打一成语)
- 长胳膊,猴儿脸,大森林里荡秋千,会爬树,会跳远,它是野外运动员。 (打一动物)
- 尖面小口,两脚两手,立着坐着像个人,伏着爬着像只狗。 (打一动物)
- 爬墙上壁是英雄,身体扁平善捉虫,尾巴断了能再生,中医称它是守宫。 (打一动物)
- 藤长长来叶杈杈,生来爱在地上爬,地上不见它结果,地下长满红疙瘩。 (打一农作物)
- 说它是条牛,却不会拉梨,笑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跑。 (打一爬行动物)
-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
- 白须老翁种芝麻,不用锄头用脚爬,聪明织匠真能干,造起房子没门窗。 (打一动物)
- 一物长得怪 脚短爬的慢 肉长身体里 骨头露在外(打一动物)
- 小蛇弯弯过,爬架又爬坡,结满水晶果,人说新疆多。 (打一水果)
笔画查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