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聏】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聏】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拼音: ér

注音:ㄦˊ,ㄋㄩˋ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横、提、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部首:
笔画数:12
结构:左右
繁简对应:
五笔:BDMJ
部外笔画:6
统一码:804F
仓颉:SJMBL
郑码:CEGL
四角:11427
异体字:
  • 基本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基本解释
ér

1. 调和。

2. 毛多。

1. 古同“恧”,羞愧。

康熙字典

聏【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女六切,音朒。慙也。本作忸。或作胹。

《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𠀤音餌。和也。《莊子·天下篇》以聏合驩。《音義》和萬物也。

《廣韻》《正韻》如支切《韻會》人之切,𠀤音兒。義同。胹原刻从恧,不从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恧【卷十】【心部】

慙也。从心而聲。女六切

说文解字注

(恧)慙也。从心。而聲。女六切。古音在一部。音轉入三部。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