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方言集汇
(名)(~儿)用来舀(yǎo)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一般是用剖开的匏瓜做的;也有用木头挖成的:~虫|~儿。
名词
(1)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
瓢,瓠勺也。——《三苍》
一瓢饮。——《论语》
(2) 又如:瓢冠(瓜瓢形的僧帽);瓢堂(简陋的堂室)
(3) 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 。如:瓢杓(剖开葫芦制成的酒器);瓢壶(盛酒的器具);瓢把子(江湖黑话。土匪头子);瓢箪(饮食只有一瓢水,一篮饭。比喻清寒穷困);瓢勺(把老熟的葫芦剖成两半所做成的勺子)
(4) 量词。用以量水、酒 。如:一瓢水
瓢【午集上】【瓜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廣韻》符霄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
音飄。《玉篇》瓠瓜也。《廣韻》瓠也。《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註》瓢,謂瓢蠡也。《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
说文解字
瓢【卷七】【瓠部】
蠡也。从瓠省,㶾聲。符宵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瓢)蠡也。蠡者、也。豆部曰。
者、蠡也。以一瓠劙爲二曰瓢。亦曰蠡。亦曰
蠡一作瓥。見九歎、方言。一作盠。見皇象書急就碑本。其作蠡者、見周禮鬯人注、漢書東方朔傳。詳豆部。从瓠省。不入瓜部者、瓠與瓜別也。
聲。符宵切。二部。玉篇作
。
◎ 粤语:pi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eu1 piau1 [客英字典] piau1 [陆丰腔] piau3 [梅县腔] piau1 [海陆丰腔] piau1 [客语拼音字汇] peu1 peu2 piau1 piau2 [宝安腔] piau2 [东莞腔] piau2
瓢为谜底的谜语
- 大姐长的真漂亮,身穿桔红花衣裳。七颗黑星上面镶,爱吃蚜虫饱肚肠。二妹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装满食品喂儿郎。三姐身披黄衣裳,腰儿细来腿儿长。飞到田间捉害虫,尾巴毒针赛刀枪。(打三种
-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打一动物)
- 小家伙叫花大姐,身披花甲藏于叶。 (打一动物)
- 比着葫芦画个瓢(打一国际名词)
- 薄扇脚跟,木瓢嘴唇, 赛跑不行,游泳有名(猜一动物)
- 花钱剃秃瓢(打一成语)
- 身体长成半球形,七颗星星背上缝,人们叫它花大姐,棉花地里治蚜虫。 (打一动物)
- 身体是个半球形,背上背着七颗星。蚜虫见了最怕它,棉花丰收全靠它。 (打一动物)
- 一根藤上结瓢瓜,生根结果在你家,年年看瓜瓜不长,夜夜看瓜开了花。 (打一家用工具)
- 小姑娘,穿花袍,棉花田里逞英豪,保护庄稼不用药,见了蚜虫就吃掉。 (猜昆虫
笔画查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