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噶的词语
- 1、归噶:“归噶”的意思是:回家。
- 2、搜噶:日语中“そっか”(sokka)或“そうか”(souka)的音译。是“原来如此”、“这样啊”的意思。
- 3、恰噶:“恰噶”这个词条是江西省南昌市及其周边城市的方言,意思是指“真棒”。
- 4、掐噶:形容某人做事很厉害。
- 5、辛拉悟噶: 辛拉悟噶为报身佛,藏语称为“更松辛拉悟噶”,汉名叫“普贤光明佛”。“更松”指“普贤”,“辛拉”指佛,“悟噶”指白光,总的来说,就是普贤白光佛的意思。
- 6、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Tǎngāníkā Hú (1) 坦桑尼亚西部和扎伊尔东部的一个大淡水湖,长 720 公里,宽 48—70公里,面积32.9千平方公里,最大深度 435 米(仅次于贝加尔湖) 英 Lake Tanganyika
- 7、萨噶达娃节: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日。
- 8、噶古:不好、讨厌。
- 9、噶哈:东北方言,语气词,相当于“干什么?”“什么事?”“怎么”。
- 10、噶鼓:最好独特最大意思
- 11、噶达马西: 陕西关中方言,形容物体乱七八糟一大堆。
- 12、噶举派: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 13、噶啷啷:象声词。
- 14、噶隆:即噶布伦。详'噶布伦'。
- 15、噶拉:辛拉悟噶为报身佛,藏语称为“更松辛拉悟噶”,汉名叫“普贤光明佛”。
- 16、噶噶:象声词。
- 17、噶当派: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 18、噶嗒:象声词。
- 19、噶喇:辛拉悟噶为报身佛,藏语称为“更松辛拉悟噶”,汉名叫“普贤光明佛”。
- 20、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由噶伦四人组成。1959年3月后解散。
- 21、噶伦:原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
- 22、噶霏:英文coffee的旧译名。即咖啡。
- 23、准噶尔:准噶尔汗国的首领噶尔丹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把松散的联盟体制步步改变为集权的政权体制后建立的君主制国家。噶尔丹通过把准噶尔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地位,在1678年正式建立了一个汗国。因1635年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且1646年卫拉特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噶尔丹改变了卫拉特与清朝的主从关系,标志着卫拉特蒙古的重新独立。
- 24、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Zhǔngá ěr Péndì (1)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天山之间的略成三角形的盆地,面积2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拨500米。盆地中部为沙漠,盆地南缘为新疆重要农业区——玛纳斯垦区。煤、石油储藏丰富 英 Junggar Basin
- 25、玛尔噶:蒙古语。帽子。
G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