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腊的词语
- 1、三腊:旧时杭州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 2、乾腊:干肉。 指尸体干枯不坏。指干梅。
- 3、行腊:举行腊祭的意思。
- 4、坐腊: 1.亦作"坐蜡"。遇到为难的事;陷入尴尬的境地。 2.坐夏。
- 5、正腊: 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因是日为腊日,故称。
- 6、鱼腊: 1.干鱼。 2.特指一种五味脯。参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
- 7、一腊: 犹一冬。 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
- 8、五腊: 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的合称。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先祖。
- 9、天腊: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
- 10、人腊:枯干的人尸。
- 11、穷腊: 1.古代农历十二月腊祭百神之日。后以指农历年底。
- 12、年腊: 佛教语。泛称僧龄。腊,指僧人受戒以后的年岁。
- 13、蜡腊:岁终祭祀。蜡为祭百神﹐腊为祭先祖﹐同为周代十二月的祭礼。
- 14、花腊: 1.干的花瓣。
- 15、过腊: 1.过了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后又改为农历十二月八日)。 2.鱼名。
- 16、鬼腊:干瘪的鬼。比喻骨瘦如柴的人。
- 17、红腊:亦作'红腊'。红烛。
- 18、干腊: 1.干肉。 2.指尸体干枯不坏。 3.指干梅。
- 19、凤腊:凤凰的肉干。
- 20、法腊: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 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 21、二腊: 指婴儿出生后十四日。
- 22、古腊鱼科: 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叉鳞鱼目的一科。
- 23、腊八粥: 腊八粥làbāzhōu (1) 在腊月初八用米、豆、枣、栗、莲子等煮成的粥。佛教称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众僧,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英 rice porridge with nuts and dried fruit eaten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 24、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 25、腊肉: 腊肉làròu (1) 经过盐腌晒干或浸泡腌制,再加烟熏的肉 英 bacon;cured meat
- 拼音là,xī
- 注音ㄌㄚˋ,ㄒㄧ
- 笔划12
- 繁体臘
- 五笔EAJG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là动词(1) (形声。从肉,巤(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2)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名词(1) 农历十二月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2)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3)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4)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如:戒腊;夏腊;法腊(5) 人出生后七天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6)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如:腊肉;腊鸡(7) 另见xīxī名词(1)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腊,脯也。——《广雅·释器》噬腊肉。——《曷·噬》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2)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动词(1) 晒干;制成干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2) 又如:腊田(干枯的田)(3) 另见là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