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荆的词语

  • 76、荆莽:荆棘草丛。
  • 77、荆宝:喻美好资质。
  • 78、荆公:对宋王安石的尊称。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
  • 79、荆江: 荆江Jīng Jiāng (1) 长江中部从枝江到洞庭湖口的一段的别称。这一段长江蜿蜒曲折360公里,河床高于两岸平原 英 Jingjiang River
  • 80、荆艳:楚地歌舞。后亦指女伎。
  • 81、荆蓁:1.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3.比喻艰危,困难。4.比喻恶人。 5.芥蒂;不快。
  • 82、荆筱:楚地所产的小竹。
  • 83、荆杨: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84、荆文王: 荆文王Jīngwénwáng (1) 楚文王 英 King of Chu State
  • 85、荆虹:即和氏璧。
  • 86、荆高:荆轲和高渐离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
  • 87、荆牛:《太平御览》卷九百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桓冲镇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牛忽孰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复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牛涕殒如雨,遂拜不止。值冲醉,不得启,遂杀牛。"后用以喻乞怜仍难苟活。
  • 88、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年高季兴任后梁荆南节度使, 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世称荆南或南平。年为北宋所灭。
  • 89、荆薪:柴草。
  • 90、荆魏:战国时楚国与魏国的并称。
  • 91、荆蓝:荆山﹑蓝田山的并称。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玉璞于此山;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出产闻名古今中外的蓝田玉。 指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
  • 92、荆台: 1.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
  • 93、荆阮:传说中的古九塞之一。
  • 94、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
  • 95、荆关:柴门。 荆门山。泛指险要之地。五代画家荆浩﹑关仝师徒以擅画山水齐名,故并称'荆关'。
  • 96、荆三棱:草名。亦称三棱草。多生沼泽地。茎柔韧可织物或造纸,块茎富含淀粉,可酿酒。中医学上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症瘕积聚等症。
  • 97、荆璞:指楚人卞和从荆山得的未经雕琢的璞玉。 比喻具有美好资质的人才。
  • 98、荆篮:用荆条编成的篮筐。
  • 99、荆玉:荆山之玉。即和氏璧。 喻美质贤才。
  • 100、荆榛满目: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GAJ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2) 灌木名。又名楚荆,楚木也。——《说文》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白刑堪为履。——《广州记》(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6) 荆山的简称(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8) 古国名荆之地。——《墨子·公输》荆有云梦。荆有长松。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形容词(1) 我的,属于我的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2) 贫寒的 。如:荆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