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伧的词语

  • 1、老伧: 1.詈词。谓粗野之人。 2.无赖相呼之称。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自镇江而下,浙闽沿海之地,无赖相呼曰老伧。"
  • 2、伧夫俗吏:是粗野庸俗的人和官吏,出自于钱钟书《围城》三。
  • 3、伧靡:鄙俚淫靡。
  • 4、伧重:指嗓音粗重宏亮。
  • 5、伧子: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或南渡北人的蔑称。指鄙陋的庸人。
  • 6、伧语:指鄙俚的文辞。
  • 7、伧言:粗俗的言辞。
  • 8、伧头:孱头,懦夫。
  • 9、伧俗: 伧俗cāngsú (1) 粗俗 英 vulgar
  • 10、伧人: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 泛指村野之人。
  • 11、伧攘:紊乱貌。
  • 12、伧气:粗鲁的习气。
  • 13、贫伧: 1.贫贱的人。 2.贫贱。
  • 14、伧奴: 1.原籍为北土的奴仆。 2.指奴仆。常用作斥骂语。 3.平庸鄙俗之辈。
  • 15、伧狞:杂乱的样子和粗恶的样子
  • 16、伧儜: 1.亦作"伧■"。 2.杂乱貌。 3.粗野貌;粗恶貌。
  • 17、伧陋:浅陋鄙俗。
  • 18、伧劣:粗劣。
  • 19、狂伧: 狂妄粗鄙。
  • 20、伧荒:晋南北朝时,南人讥北地荒远﹑北人粗鄙,故称。《宋书.杜骥传》:"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涂所隔﹐坦以此慨然。"又《刘勔传》:"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儋归阙﹐皆劝讨虏。"后用以泛指荒远僻陋之地。
  • 21、荒伧:鄙贱粗野;鄙贱粗野之人。六朝时南人常用以指北人。
  • 22、寒伧: 难看;不体面;丢脸。
  • 23、伧鬼:晋南北朝时,南人轻侮北人为"伧"。伧鬼,犹言北方之鬼。
  • 24、伧歌:指南北朝时期北地乐府民歌。
  • 25、伧父: 晋南北朝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晋书.文苑传.左思》:"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南朝谓北人曰'伧父'﹐或谓之'虏父'。"清吴伟业《送周子俶张青雕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三:"二陆来江左﹐三张入洛中……伧父休轻笑﹐吴侬雅自雄。"后用以泛指粗俗﹑鄙贱之人﹐犹言村夫。
  • 拼音cāng,chen
  • 注音ㄘㄤ,˙ㄔㄣ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WBN
  • 五行

基本释义

cāng形容词(1) (形声。从人,仓声。本义:粗俗) 同本义原来这子房也是个伧头。——元· 尚仲贤《气英布》(2) 又如:伧荒(人物鄙陋、未受教育,地域荒远、交通不便);伧头(粗俗、鄙陋之人);伧夫(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的人。也作“伧父”);伧重(粗重而鄙野)(3) 另见chenchen(2) ——“寒伧”,即“寒碜”:(3) 丑陋;难看(4) 丢脸,不体面(5) 讥笑,揭人短(6) 另见cān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