伧子
拼音:chen zǐ
注音:˙ㄔㄣ ㄗˇ

伧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或南渡北人的蔑称。
指鄙陋的庸人。

引证解释:

⒈ 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或南渡北人的蔑称。

《晋书·周玘传》:“于时中州人士佐佑王业,而玘自以为不得调,内怀怨望……将卒,谓子勰曰:‘杀我者诸傖子,能復之,乃吾子也。’ 吴人谓中州人曰‘傖’,故云耳。”

⒉ 指鄙陋的庸人。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甘露》:“《苕溪渔隐》尝载:熙寧六年, 建昌松上甘露。述华阴道人之言曰:‘譬如人身精液,流通均布六七十年中,若其寿短促,则涌併于未死之前,此木盖将槁故耳。’明春,松果不復荣。此妄言也,无知傖子復信其言,何哉?”

网络解释:

伧子

  • 伧子,拼音chen zǐ,指鄙陋的庸人。
  • 字义分解

    • 拼音cāng,chen
    • 注音ㄘㄤ,˙ㄔㄣ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WBN
    • 五行

    cāng

    1. 古代讥人粗俗,鄙贱:伧俗,伧荒。伧夫。

    chen

    1. 〔寒伧〕见“寒”。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