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典的词语

  • 1、外典: 外典wàidiǎn (1) 佛教徒指佛经以外的典籍 英 ancient codes and records outside Buddhism
  • 2、典语:出处《隋志·儒家》,谨案的意思。
  • 3、典权:所谓典权,是指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物权。
  • 4、精典:是经典的不规范用法,亦可作精致、精品、典雅、典范解。
  • 5、典藏:指将重要的文献、典籍收存起来,后引申为对重要、珍贵事物的收藏。
  • 6、功夫字典:功夫 gōng fū1.本领;造诣:他的诗~很深ㄧ这个杂技演员真有~。2.同‘工夫’。
  • 7、民法典:民法典
  • 8、王典:帝王的典章制度。
  • 9、佛教典籍: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
  • 10、备而不典: 完备但不能作为典范。
  • 11、数祖忘典: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12、重典治乱: 典,指的是法典,也就是法律的意思。重典,指的是刑法很重的法律。在乱世,或者可以说社会比较混乱的时候,需要刑法很重的法律来治。
  • 13、高文雅典: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 14、文典: 文典wéndiǎn (1) 指文献典籍 例 他青年时期博览文典 英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 15、字典纸: 一种高级薄型书籍纸。纸页较薄,洁白细致,强韧耐折,不透明性好。常用于印刷字典、词典、手册等篇幅较多、使用率较高的书籍。
  • 16、典雅主义: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是同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
  • 17、典雅精致: 多用来形容妆容,布置给人以庄重细致的感觉。
  • 18、何典:什么样的典籍。
  • 19、信经典:归信安拉降示给使者的所有经典
  • 20、高贵典雅:多用来形容地位特殊的人及优雅不俗的品质。
  • 21、气质典雅: 气质就是内外在兼得的,首先外在打扮要简洁大方,要学会化妆,走出自己的气质。内在要多看书看好书,学习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最终要的是自信。典雅说人比较端庄。
  • 2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简称“古典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 23、正典: 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 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
  • 24、职典:主管。
  • 25、政典: 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 指政策和制度。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2) 同本义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经也。——《尔雅·释言》不可为典要。——《易·系辞》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3)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和《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4) 常道,准则 。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5) 法律;法规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6)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7) 典礼,仪节 。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8)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9)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动词(1) 主持;主管命汝典乐。——《书·尧典》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2)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3)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4)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形容词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