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
拼音:zhèng diǎn
注音:ㄓㄥˋ ㄉ一ㄢˇ

正典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

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

引证解释:

⒈ 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

《礼记·学记》“教必有正业” 唐孔颖达疏:“正业谓先王正典,非诸子百家。”

⒉ 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
《南齐书·王僧虔传》:“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

网络解释:

正典

  • 正典(canon),是一批被公认为神所启示或默示(即无误)的书籍或著作。英文“canon”一词来源于希腊文“kanÉn”,原指织工或木匠使用的校准小棒, 意谓“量尺”或“量杆”,后来延伸为法律或艺术的尺度或规范。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