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刑的词语

  • 1、刑前会见: 特指被判处死刑核准执行的罪犯,在。
  • 2、徒流刑: 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放逐、流放。
  • 3、古代刑法: 刑法,是伴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用以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
  • 4、用刑:《用刑》是晋代医药学家葛洪创作的一篇散文。
  • 5、刑法学: 以世界各国刑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刑事责任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 6、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wúqī túxíng (1) 指把犯人的终身自由剥夺的刑罚 英 be sentenced for life;life imprisonment
  • 7、刑过不避大臣: 《韩非子·有度》
  • 8、德本刑用:唐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 9、造言之刑:刑:刑罚。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
  • 10、刑天争神:刑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刑天敢于和天帝争夺神位。后比喻大无畏的精神。
  • 11、刑夫克子:刑夫克子是种专业术语,用于说明人的命运中会出现对于丈夫、子女均为不利的现象。
  • 12、直刑:公正的刑罚。
  • 13、政刑: 政令和刑罚。
  • 14、自刑:自残肢体;自杀。
  • 15、真刑:正式判刑。
  • 16、竹刑:古代刑书﹐因写在竹简上﹐故名。
  • 17、中刑: 中等刑罚。
  • 18、造刑:谓造成某种特定形势。
  • 19、正刑: 1.正常的法度。 2.谓正定刑律。 3.依法执行死刑。
  • 20、作刑: 制定刑律。
  • 21、政简刑清: 政事简明不扰民,刑罚公正有法度。形容治理有方,社会安定,人民乐业。
  • 22、主刑: 主管刑事。 法律名词。“从刑”的对称。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独立适用的刑罚。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 23、议刑:谓议罪以定刑。
  • 24、野刑:《周礼.秋官》五刑之一。施行于王城之外"野"的刑法。
  • 25、义刑义杀:恰当的刑罚与杀戮。
  • 拼音xíng
  • 注音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AJH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同本义利用刑人。——《易·蒙》。注:“兑折为刑。”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杀戮之谓刑。——《韩非子·二柄》阴为刑。——《易·本命》阴将始刑。——《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刑马作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2) 又如:刑牛(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刑牲(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3) 惩罚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五人之当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彼于刑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从而刑之。——《孟子·梁惠王上》(4) 又如: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5) 征讨 。如:刑殄(征讨消灭)名词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刑者,恶之末也。——《管子·心术》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白虎通》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说苑·政理》严断刑罚。——《左传·昭公六年》。疏:“对文则加罪为刑,收赎为罚。散则刑罚通也。”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怒而滥用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因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 又如: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刑劫(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2) 通“形”。形容,形体死生因天地之刑。——《国语·越语》夫諒彊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管子·霸言》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吕氏春秋·正名》(3) 通“型”。法式,典范,榜样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4) 星相术语 。如:刑克(刑妨,刑蹇。谓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称);刑冲(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5) 刑具 。如:动刑;上刑;大刑(6)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