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刑
拼音:zhǔ xíng
注音:ㄓㄨˇ ㄒ一ㄥˊ

主刑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主管刑事。

法律名词。“从刑”的对称。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独立适用的刑罚。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引证解释:

⒈ 主管刑事。

《后汉书·郭陈传赞》:“陈郭主刑,人赖其平。”
《宋史·高防传》:“梦一吏以白帕裹印,自门入授防,防寤而思曰‘白主刑,吾当为主刑官乎?’俄而周祖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

⒉ 法律名词。“从刑”的对称。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独立适用的刑罚。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国语词典:

独立执行的刑罚,相对于从刑、附加刑而言。依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主刑分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五种。

词语翻译

德语
Hauptstrafe (Strafrecht)​

网络解释:

主刑

  • 主刑亦称基本刑或本刑,是从刑或附加刑的对称。是对犯罪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只能独立适用。中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其中管制为中国独创。外国刑事立法中,主刑往往还包括罚金刑。
    • 1、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 2、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明德慎罚”,后经孔、孟、董仲舒等人加为“德主刑辅”,成为封建社会的法制原则。
    • 3、第三十二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 4、它肇始于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明德慎罚”,中经春秋战国儒家传扬的“为政以德”,形成于董仲舒的“德主刑辅”。
    • 5、附加刑又称从刑,是在刑罚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补充主刑、独立或附加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
    • 6、汉代君主还采纳儒家德主刑辅之义,对法律有所改良,几乎每位君主在位期间都有大赦的记录。

    字义分解

    • 拼音zhǔ
    • 注音ㄓㄨ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GD
    • 五行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 拼音xíng
    • 注音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AJH
    • 五行

    [ xíng ]

    1. 对犯罪的处罚:刑罚。刑法。刑律。刑事。执刑。服刑。

    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刑讯。受刑。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