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宣的词语
- 1、蔡康永宣布退出《康熙来了》: 蔡康永与小S共同主持备受关注的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将近12年,蔡康永却于10月16日下午毫无预兆地发布微博,宣称将退出《康熙来了》。随后,小S表示没有蔡康永的“康熙”不完整,愿意与其共进退。之后,大S、高晓松、贾玲等发微博送祝福,众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却也挥泪祝福。
- 2、宣画:宣画即国画,是用水墨及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作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 ,也是中国的传统绘画。
- 3、宣统:即“溥仪”。
- 4、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5、陈宣:小说《水浒传》中田虎麾下头领。
- 6、义宣:宣者,晋陵人也。
- 7、宣贯:宣传并贯彻实行。
- 8、官宣: “官宣”从“官网”“官微”衍生而来,义为“官方宣布”。其“官方”指某种权利的拥有方。“官方”本指政府方面,如“官方人士”“官方消息”等,把个人、机构等非官方行为称为“官方”,也有强调其权威性、可靠性的意味。
- 9、宣之使言:宣:放,开导。引导人民,使他们敢于发表意见。
-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起草的政治宣言,1947年10月10日发出,亦称《双十宣言》。
- 11、宣德: 宣德xuāndé (1) 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年) 英 the title of Emperor Xuan Zong's reign in Ming Dynasty
- 12、宣和遗事:一名《大宋宣和遗事》。讲史平话。书出宋元间,作者不详。取材于北宋后期至南宋初的各种史实逸事。其中有关三十六好汉聚义梁山泊及宋江受招安平方腊等情节,直接影响到后来《水浒传》的创作。
- 13、宣政院: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 14、人权宣言: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由序言和十七条组成。规定人生来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的权利;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罪推定原则;分权原则等。这些规定在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 15、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页。
- 16、宣泄心理:通过一定方式来减缓心理压力
- 17、自宣:表达自己的情意。
- 18、周宣:即周宣王。
- 19、仲宣: 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 20、正宣: 唐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
- 21、昭宣: 明宣。
- 22、彰宣:显扬﹐宣示。
- 23、翼宣: 1.辅佐宣扬。
- 24、言宣:语言显露。 表达﹐表白。
- 25、旬宣: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
- 拼音xuān
- 注音ㄒㄩㄢ
- 笔划9
- 繁体宣
- 五笔PGJ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2)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宣,天子宣室也。——《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受釐坐宣室。——《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3) 帝王的诏书黄宣去把团营押。——汤显祖《紫钗记》(4) 宣纸的简称尝至琉璃厂购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清朝野史大观》(5) 通“瑄”。璧玉璧大六寸,谓之宣。——《尔雅·释器》。注:“《汉书》所云瑄玉是也。”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双剑誃吉金文选·诅楚文》(6) 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7) 明代宣府镇 ,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旧宣化市)(8) 云南宣威的简称 。如:宣腿(9) 姓动词(1) 宣布。宣读日宣三德。——《书·皋谟》。传:“布也。”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肃宣 权旨。——《资治通鉴》(2) 又如:宣麻(宣谕任命将相的诏书。引申为朝廷任命);宣名(高声通报姓名);宣牌(宋,元时朝廷授给各级官吏以证明其官职身分的铜牌;也指宋代负责速递文书的吏员所带的木牌凭证,刻有吏员姓名和职务)(3) 放掉;漏掉节宣其气。——《左传·昭公元年》。注:“散也。”(4) 又如:宣腾(宣泄,膨胀)(5) 宣扬;宣传,广泛传播宣其德行。——《国语·晋语》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 又如:宣坛(僧、道为演说教义进行法事活动所设的讲台);宣和(显示;弘扬);宣猷赞化(宣道弘法,赞美教化)(7) 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国王准奏,叫宣,把妖宣至金阶。——《西游记》(8) 又如:宣令(传达帝王的命令);宣命(传达皇帝的诏命);宣制(宣布帝王的诏命)(9) 抒写;表白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国语》(10) 又如:宣情(发抒情感);宣陶(抒发陶写)(11) 诵读 。如:宣卷(讲唱佛曲);宣讲;宣疏(诵读祝祷文);宣科(念诵);宣译(宣讲并翻译)(12) 通,疏通宣汾、 洮,障大泽。——《左传·昭公元年》(13) 又如:宣发(疏导发散)(14) 明白;了解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形容词(1) 质地松软 。如:这个馒头真宣(2) 宽大,空敞用而不匮,广而不宣。——《左传》(3) 骄;骄奢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诗·小雅·鸿雁》(4) 明白的;明亮的 。如:宣华(鲜明的花色);宣燎(明亮的火炬);宣章(昭明,显彰)(5) 宽舒。如:宣展(舒畅;舒展);宽散(宽舒而松弛)(6) 周遍;普遍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汉书》(7) 又如:宣备(尽备,完备);宣饮(遍饮);宣游(遍游,周游);宣省(遍察);宣洽(普遍沾溉)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