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寇的词语

  • 1、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谚语,意思是指对回兵之敌不可阻挡,对走投无路之敌不可过分追逼。
  • 2、借寇兵,赍盗粮: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 3、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词语解释⒈  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 4、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词语解释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⒈  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引证解释⒈  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引孙中山 《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 歷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亦作“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虏,俘虏。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贼者,流着之王,王者,不流之贼也,要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坐寇’。”亦省作“成王败寇”。 柳亚子 《题<太平天囯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 董狐。”
  • 5、日寇:抗战期间因日本人强行侵略我国的行为与强盗无异,而称之为「日寇」。
  • 6、秋官司寇:中国古代主刑狱之官。
  • 7、拥兵玩寇:掌有军队却不能将敌人消灭。
  • 8、反掖之寇:掖:同“腋”;寇:敌人;反掖:反于腋下,从内部叛变。指从内部叛变的敌人。
  • 9、外寇: 外寇wàikòu (1) 指入侵的外敌 例 抗击外寇 英 foreign invader
  • 10、败者为寇: 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贼寇。
  • 11、赭寇:清代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的诬蔑性称呼。
  • 12、贼寇:强盗,寇盗。
  • 13、造寇:作乱。
  • 14、粤寇: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国起义者的污蔑之辞。
  • 15、御寇: 即列御寇。相传为战国·郑人,属道家者流。 抗击敌寇。御,通“御 ”。参见:御寇
  • 16、余寇:残馀的寇敌。
  • 17、游寇:流寇。
  • 18、蚁寇:亦作'蚁寇'。 犹言小寇﹐乌合之众。
  • 19、遗寇:残寇。
  • 20、夷寇:指外族入侵的战祸。
  • 21、野司寇:官名。掌郊野之诉讼及管理所征发的徒役。
  • 22、祅寇: 1.犹盗寇。
  • 23、养寇:谓姑息纵容盗寇。
  • 24、凶寇:强敌。
  • 25、小司寇:周官名。司寇的属官﹐为司寇的副贰。见《周礼.秋官.小司寇》。参见"五大夫"。
  • 拼音kòu
  • 注音ㄎㄡ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PFQC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2) 同本义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4) 砍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名词(1) 入侵者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2) 敌人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3) 贼兵,敌军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5) 盗匪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7)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