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忘的词语
- 101、遂迷忘反: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 102、说东忘西: 1.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 103、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shǔdiǎn-wàngzǔ (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没有回答好周天子的提问而被周天子讽刺为“数典而忘其祖”。后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英 give all the historical facts except those about one's own ancestors;forget one's ancestors and ancestral tradition
- 104、日旰忘食: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亦作:日旰忘餐
- 105、日昃忘食: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106、流溺忘反: 犹言流连忘反。
- 107、流宕忘反: 流宕忘反liúdàng-wàngfǎn (1) 流宕:流浪,飘泊。反:同“返”。谓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例 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英 stray and forget to return
- 108、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亦作:流连忘返
- 109、乐以忘忧: 乐以忘忧lèyǐwàngyōu (1) 快乐得忘记了忧愁 英 seek pleasure in order to free oneself from care; be contented to dissipate sorrows
- 110、得意忘象: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 111、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déyì-wàngxíng (1) 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 英 slap-happy be lost in exhilaration
- 112、得意忘言:言辞是用来表达想法的,既然已经知道了,就不用再说什么了。后比喻互相心里都知道,不用明着说。
- 113、忘年之友: 南朝·宋·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旧唐书·王倨传》:“及刺武三思事,琚义而许之,与周璟、张仲之为忘年之友。”
- 114、忘八端: 这是民间一句骂人的话。古代时,“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在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书曰:“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于是演化出骂人的“王八蛋”,“王八羔子”等均寓有杂种语言的脏话。
- 115、忘言之契: 《晋书·山涛传》:“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 116、忘怀得失:忘怀:不放在心上。不把利害得失放在心上。
- 117、忘年交好: 《梁书·韦粲传》
- 118、忘东忘西: 丢三落四,记性不好。
- 119、忘本负义: 《汉书·张敞传》
- 120、忘忧花:一种有毒的植物,是苏木科的大乔木,开橙色花。
- 121、忘记: 忘记wàngjì (1) 不记得过去的事;没有记住应该记住的 例 我忘记了他的名字 英 forget
- 122、忘想:不关心,不去想。
- 123、忘年之好: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 124、忘劳:不感觉劳苦;不知疲倦。
- 125、忘命: 1.不怕死;竭尽全力。
- 拼音wàng
- 注音ㄨㄤˋ
- 笔划7
- 繁体忘
- 五笔YNNU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2) 同本义忘,不识也。——《说文》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3)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4) 玩忽,怠忽夙夜不敢忘怠。——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5)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6) 舍弃 。如: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身(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忘命(不怕死;竭尽全力);忘倦(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忘劳(不感觉劳累;不知疲倦);忘想(不关心,不去想)(7) 无,没有 。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