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湿的词语
- 1、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谓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
- 2、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的多发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缓慢,但常有急性发作,开始时为多关节疼痛,常见于手、腕、膝、肘、足、肩和髋等,往往双侧对称。病变关节呈红、肿、痛、热及功能障碍。滑膜增厚和滑液渗出致关节肿胀,继而肌肉痉挛产生继发性关节畸形。
- 3、加湿:人工调节家庭环境等的湿度
- 4、痰湿:指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
- 5、煨乾避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元李五 《虎头牌》第三折:“俺两口儿虽不曾十月怀躭,也曾三年乳哺,也曾煨乾避湿,嚥苦吐甘。” 元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乾避湿母艰辛。”亦作“ 煨乾避湿 ”。 元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嚥苦吐甜,煨乾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 6、煨乾就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元李五 《虎头牌》第三折:“俺两口儿虽不曾十月怀躭,也曾三年乳哺,也曾煨乾就湿,嚥苦吐甘。” 元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乾就湿母艰辛。”亦作“煨乾避湿 ”。 元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嚥苦吐甜,煨乾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 7、风寒暑湿:导致患病的四种因素。泛指致病的原因
- 8、装乾湿: 装乾湿(装乾湿):zhuānɡ ɡàn shī 简体解释:旧时妓院中的行话。指仅以干湿两种果品招待嫖客而不留宿。繁体解释:1.旧时妓院中的行话。指仅以乾溼两种果品招待嫖客而不留宿。
- 9、偎乾就湿: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説怀躭十月,只从小偎乾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説不的偎乾就湿,成日把你躭心儿来看。”
- 10、回乾就湿: 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衝寒劳气力,迴乾就湿费心怀。”
- 11、装干湿: 1.旧时妓院中的行话。指仅以干湿两种果品招待嫖客而不留宿。
- 12、中湿: 中医病名。泛指由于外感或内伤湿邪引起的一些症候,如皮肤顽麻、喘满、肿胀、腰胯重痛、肢节不利等。
- 13、蒸湿:热而潮湿。
- 14、沾湿: 沾湿zhānshī (1) 被淋湿 例 长夜沾湿何由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例 与药相沾。——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英 get wet
- 15、燥湿:1.干燥和潮湿。亦作"燥湿"。”2.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处,避湿就燥。问其燥湿者,问其居处何如也。”清 梅曾亮《朱孺人墓志铭》:“吾妇幼失母,专其事母者事父,及后母遗腹弟。调燥湿,御侵侮,皆与其劳。” 3.指世态炎凉。汉 蔡邕《辞郡辟让申屠蟠书》:“﹝ 申屠蟠 ﹞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溼轻重,不为穷达易节。”唐 陆龟蒙《幽居赋》:“颂厥土之三壤,託高风之四邻,纔祛燥湿,稍远嚣尘。”宋 司马光《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4.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
- 16、黦湿:谓受潮发霉。
- 17、邍湿:意思是高平干燥地和低下潮湿地。
- 18、雨湿: 1.见"雨湿"。
- 19、饮湿:润湿嘴巴。谓饮酒不求尽兴。
- 20、阴湿: 阴湿yīnshī (1) 昏暗潮湿 例 阴湿的地下室 英 dark and wet
- 21、相呴以湿: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
- 22、下湿:谓地势低而潮湿。
- 23、吸湿: 吸湿xīshī (1) 对水份或湿气的吸收 英 moisture absorption
- 24、稀湿: 1.很湿。
- 25、温湿:温暖潮湿。
- 拼音shī
- 注音ㄕ
- 笔划12
- 繁体濕
- 五笔IJOG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xiǎn或jìn)声。本义:潮湿)(2) 同本义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说文》肾其畏溼。——《素问·五常正大论》。注:“溼,土气也。”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考工记·弓人》。注:“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 桑钦云,出平原 高唐。——《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3) 又如:湿洳(低湿);湿渍渍(湿漉漉);湿风(湿润的风);湿薪(潮湿的柴薪);湿浸浸(湿答答。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湿渌渌(潮湿的样子)(4) 迟缓;不通畅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则儵为上,胜之则湿为下。——《吕氏春秋》。高诱注:“湿犹迟久之也。”动词沾湿,淋湿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