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牧的词语
- 1、秦牧: 词语解释⒈ 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建国后曾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主编、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著有中篇小说《黄金海岸》,长篇小说《愤怒的海》,散文集《花城》、《长河浪花集》以及文艺散论集《艺海拾贝》等。
- 2、亚卡第亚的牧人:油画。法国普桑作于1638-1639年。亚卡第亚是希腊传说中的幸福之地。画面表现三个身着古典装束的牧人正在辨认一座墓碑上的铭文:“我曾住在亚卡第亚。”而另一个身穿古典服装的妇女则沉静地站在一旁。作品构图平稳,富有悲剧性的金色色调,柔和而灿烂。
- 3、羣牧: 词语解释⒈ 古称九州治民的官长,后用以泛指众诸侯或地方长官。
- 4、监牧: 监牧jiānmù (1) 使徒管区的监督的首脑 英 prefect apostolic
- 5、谦冲自牧:意思是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 6、游牧: 游牧yóumù (1) 居无定处,从事畜牧 例 游牧部落 英 rove around as a nomad;pastoral nomadism
- 7、过度放牧: 指草地放牧牲畜密度过大,超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行为。
- 8、息夫牧: 萧颖士门人。
- 9、作牧: 畜牧,放牧。 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 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 10、自牧:自我修养。
- 11、孳牧: 1.繁殖牧养。
- 12、诸牧: 1.四方长官。
- 13、舟牧:古代主管船只的官。
- 14、州牧: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 15、治牧:犹统治,治理。
- 16、宰牧: 1.宰相与州牧的并称。泛指治民的官吏。 2.掌管,治理。
- 17、岳牧: 1.亦作"岳牧"。 2.传说为尧舜时四岳十二牧的省称。语本《书.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史记.伯夷列传》:"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后用"岳牧"泛称封疆大吏。
- 18、圉牧:饲养牛马的人。
- 19、舆牧: 1.操贱役的人。
- 20、夷牧:近代对外国牧师之称。
- 21、养牧:养育治理。
- 22、蓄牧: 1.犹畜牧。
- 23、贤牧:贤明的州郡长官。
- 24、先牧:牧马创始人,后奉为司牧之神。
- 25、菀牧:苑牧,放饲动物的苑囿。菀,通'苑'。
- 拼音mù
- 注音ㄇㄨˋ
- 笔划8
- 繁体牧
- 五笔TRT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2) 同本义掌牧六牲。——《周礼·牧人》谁扞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郊外谓之牧。——《尔雅》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权汉节牧羊。郴州荛牧儿。——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行牧且荛。(3)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4) 统治;主管请牧基贤者思。——《荀子·成相》。注:“治也。”(5) 又如:牧司(牧夫,牧人。管民政的地方官);牧字(治理抚育)名词(1) 牧人;牧民牧,养牛人也。——《说文》尔牧来思。——《诗·小雅·无羊》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2) 又如:牧豕奴(放牧牲畜的仆人);牧笛(牧民或牧童所吹的笛子);牧啸(牧人的啸歌);牧奴(对放牧者的蔑称)(3) 牧场 。如:牧丁(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牧长(牧场的长官);牧监(隋唐掌牧地的官署)(4) 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而建其牧。——《周礼·大宰》。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八命作牧。——《周礼·大宗伯》吾记天圣中先公为 群牧判官。—— 司马光《训俭示康》(5) 又如:牧马所(宋有牧马监,掌牧马之事;小说家所捏造的一种职司);牧正(牧官之长,主管畜牧)(6) 古代州的长官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礼记·曲礼》(7) 又如:牧令(旧时称地方长官);牧守(牧伯。州郡的长官);牧宰(泛指州县长官)(8) 姓 [查看更多]
M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