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
拼音:zhōu mù
注音:ㄓㄡ ㄇㄨˋ

州牧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

《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蔡沉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
汉成帝时改剌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 东汉灵帝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 魏晋后废。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唐韩愈《送灵师》诗:“开忠二州牧,诗赋时多传。”

⒉ 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国语词典:

职官名。古时分九州,州牧为每州的最高长官。《书经.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后指朝廷所委派的州郡最高行政首长。清代时为知州的别称。《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

网络解释:

州牧

  • 州牧是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 1、宫已说服兖州同僚,共推曹公为兖州牧,宫言‘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 2、御史大夫华歆,本操私党,立逼献帝下诏,命丕袭封,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
    • 3、八月劉表病卒,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曹操舉州投降。
    • 4、大统八年九月,我在河朔地区设立大汉的第十三个大州,封庞统为河朔州牧,赵云为河朔大都督,改封梁王刘舒为河朔王。
    • 5、到成帝绥和元年,罢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帝一度复旧制,不久又为州牧
    • 6、左将军,领豫州牧刘备,刚在新野城外大败曹军,又计取樊城,更兼新得军师单福,心内无比高兴,一向爱才如命的刘皇叔一见如此人物更是两眼冒光,眼馋不已。

    字义分解

    • 拼音zhōu
    • 注音ㄓㄡ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TYH
    • 五行

    (1)(名)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县|苏~|广~。

    (2)(名)指自治州:朝鲜族自治~。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RTY
    • 五行

    (动)放牧;畜牧:~草|~场|~奴|~人|~羊|~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