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痈的词语

  • 1、吓痈:病名。指生于脐上三寸建里穴处之腹皮痈。出《外科大成》卷二。亦名赫痈。证治详见腹皮痈条。
  • 2、热痈:凡喉痈生于喉之正中者
  • 3、直肠痈: 痈疽发于内而脓从肛门出者。
  • 4、委中痈: 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痈,又称“委中毒”。
  • 5、赘痈: 1.赘疣,痈疽。
  • 6、齰痈:咬出痈疮的脓血。
  • 7、养痈: 养痈yǎngyōng (1) 养护毒痈。比喻姑息宽容坏人坏事 例 养痈长疽,自生祸殃。——《后汉书·冯衍传》 英 cure tumor
  • 8、外痈:指发于体表肉眼可见到的各种化脓性感染。
  • 9、吮痈: 用嘴吸痈疽的脓血以祛毒。
  • 10、溃痈:亦作'溃癕'。谓溃烂出脓的疮。 决破脓疮。
  • 11、养痈自祸: 《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养痈自祸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yǎng yōng zì huò,意思是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祸害。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12、痈气:痈疡的邪毒
  • 13、痈肿:痈疽脓肿。
  • 14、痈病: 痈病yōngbìng (1) 同时或接连不断地形成许多痈的一种状况 英 carbunculosis
  • 15、悬痈: 1.亦作"悬雍"。 2.小舌。 3.中医病名。一生于会阴处,又名骑马痈。一生于腭上,为初生小儿之症。 4.以形容脉象。
  • 16、朽痈: 1.恶疮。
  • 17、膝痈:指发生于膝关节表面的痈疮
  • 18、徙痈:一种江湖医术,传说能移去痈疽。语出《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薛伯宗善徙痈疽,公孙泰患背,伯宗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
  • 19、吮痈舐痔: 亦作“吮疽舐痔”。 南朝·宋·鲍照《瓜步山楬文》:“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安足议其是非!”宋·苏轼《渔樵闲话录》下篇:“苟于进取以速利禄,吮疽舐痔无所不为者,非伥鬼欤?”明·王世贞《鸣凤记•严嵩庆寿》:“附势趋权,不辞吮痈舐痔。” 谓以口吸痈疽,以舌舔痔疮而祛其毒。
  • 20、舐痈吮痔:舐:舔;痈:毒疮;吮:聚拢嘴唇来吸。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 21、吮痈噬痔: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 22、痈囊: 1.犹痈肿。
  • 23、决疣溃痈: 比喻腐败之极。
  • 24、养痈长疽:痈疽都是毒疮。“养痈长疽”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遭祸害。
  • 25、决痈溃疽: 《南齐书·柳世隆传》 决痈溃疽痈:疮;溃:破;疽:痈疽。疮痈破开了。【出处】:《南齐书·柳世隆传》:“今乃举兵内侮,奸回外炽,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近义词】:决疣溃痈
  • 拼音yōng
  • 注音ㄩ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E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疒(chuáng),雍声。本义:中医指恶性脓疮)(2) 同本义佗以为肠痈。——《后汉书·华佗传》(3) 又如:痈肿(痈疽);痈疮(很大的毒疮);痈囊(痈肿)(4) 鼻疾,不知香臭鼻不知香臭曰痈。——汉· 王充《论衡·别通》(5) 喻祸患 。如:痈疽(比喻祸患;毛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