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竹的词语
- 76、竹户: 1.竹编的门。
- 77、竹溜:竹制的引水道。
- 78、竹枝歌:即竹枝。
- 79、竹管:指部分竹的茎杆。也称竹筒。因其中空﹐成管筒状﹐故称。通节可用以引水﹐截断可制盛器等。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指笔。 竹子。
- 80、竹郎: 1.即竹王。 2.竹的美称。
- 81、竹丝:古代纸的品种之一。
- 82、竹刺: 1.竹扦。
- 83、竹米:即竹实。
- 84、竹所:在竹林中建造的房舍。喻幽静的住所。
- 85、竹冠: 1.即竹皮冠。
- 86、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 87、竹林名士:即竹林七贤。
- 88、竹兵:古代蜀人以竹为弓矢﹐故称竹兵。兵﹐兵器。
- 89、竹根亲: 1.方言。指远亲。
- 90、竹刑:古代刑书﹐因写在竹简上﹐故名。
- 91、竹使: 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 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3.借指州郡长官。
- 92、竹刻: 在竹制器物上雕刻文字图画的艺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有浮雕、镂雕、阴刻等方法。
- 93、竹露:竹叶上的露水。
- 94、竹策: 1.竹杖。
- 95、竹薄:竹帘。
- 96、竹馆:用竹建造的房舍。亦泛指幽居别墅。
- 97、竹迷:即竹醉日。
- 98、竹宫: 1.用竹建造的宫室。 2.作祠坛的泛称。
- 99、竹符: 1."竹使符"的省称。 2.泛指地方长官印符。
- 100、竹枝: 1.竹子的小枝。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6
- 繁体竹
- 五笔TTGH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4) 竹简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8) 竹林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