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茅的词语

  • 1、新开茅厠三日香: 1.比喻对新来的人﹑新做的事最初几天兴趣很大﹐但未必能持久。
  • 2、占着茅坑不拉屎:  比喻空占职位不干事。
  • 3、新开茅厕三日香: 1.见"新箍马桶三日香"。
  • 4、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词语解释⒈  茅茨:用茅草覆盖的屋;翦:修饰;采椽:用栎木或柞木做椽子;斫:砍削。形容住房质朴简陋。
  •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词语解释⒈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作者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住茅屋曾被秋风刮破,并受夜雨侵扰。本诗描写了这段经历,由此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篇。
  • 6、茅盾: 词语解释⒈  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主编《小说月报》。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去日本。后与鲁迅等成立左联。建国后曾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并主编《人民文学》。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集《白杨礼赞》等。有《茅盾全集》。
  • 7、于茅:于:在这里表示动作行为,译为“去”“到”“往”。茅:本意为茅草,这里名词动用,取茅之意,译为割草。
  • 8、胙土分茅:分茅列土。
  • 9、香茅: 香茅xiāngmáo (1) 一种禾草,具有强壮习性和大型的复合花序,被栽培于热带地区(如西印度群岛),作为香茅油的一种来源;蜿蜒香茅,东印度群岛的一种近缘禾草( C.flexuosus ),也是香茅油的一种来源 英 lemongrass
  • 10、诛茅:亦作'诛茆'。芟除茅草。 引申为结庐安居。
  • 11、瘴茅: 1.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
  • 12、责茅:责备其不贡献苞茅。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 13、隐茅:隐居的茅舍。
  • 14、鸭茅: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良牧草。茎直立,叶子扁平,花小,绿色或略带紫色,种子黄褐色。
  • 15、仙茅: 1.亦作"僊茅"。 2.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唐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
  • 16、团茅:圆形茅屋。
  • 17、土茅: “土阶茅屋 ”的省称。
  • 18、铁茅: 1.救火用的铁钩。 2.铁锚。
  • 19、田茅:田间的茅草。喻微贱。
  • 20、莤茅: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饮酒。
  • 21、丝茅:草名。即白茅。
  • 22、三茅: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 23、藑茅: 藑茅qióngmáo (1) 即旋花。一种多年生的蔓草。地下茎可蒸食,有甘味,今用来酿酒和入药 英 rhodium
  • 24、琼茅:灵草。古时用以占卜。 指菁茅。春秋时为楚国贡物,祭祀时用以缩酒。亦泛指贡品。
  • 25、青茅: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湖南及江淮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CBT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2) 同本义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藉用白茅。——《易·大过》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草,古人以为灵验,用琼茅来占卜吉凶称为茅卜);茅店(茅草搭盖的客店。指简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牵连的样子。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顶,殷墟出土的宫室屋顶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欲蒙蔽,不能通透义理);茅屋采椽(用茅草盖屋顶,柞木做屋橼。比喻居处的俭朴)(4) 茅屋,简陋的居住 。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茅轩(茅舍);茅堂(茆堂。草盖的屋舍)(5) 借指茅土之封 。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6) 姓(7) 通“旄”。竿顶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