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荆的词语

  • 26、披荆: 见“披荆斩棘 ”。
  • 27、牡荆:植物名。牡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的变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布于我国 长江 以南各省。果实和叶皆可入药。茎干坚劲,古以为刑杖。
  • 28、蛮荆: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 29、两荆:北魏时荆州和东荆州的合称。
  • 30、老荆:旧时老年人对人称自己妻子的谦称。
  • 31、金荆:荆树的一种。
  • 32、黄荆: 木名。牡荆的别称。
  • 33、画荆:指有画饰的旗杆。
  • 34、大荆: 1.植物名﹐即牡荆。 2.指今陕西富平县境内的荆山。在甘泉山(今陕西淳化境)之南。
  • 35、白荆:灌木名。牡荆的一种。
  • 36、蓬门荆布: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
  • 37、三荆同株: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 38、黄荆子: 黄荆子,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negundoL。的果实。具有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之功效。用于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
  • 39、乌荆圆: 一种药品,适用于治诸风缓纵,手足不遂,口眼斜,言语蹇涩,眉目俽动等。
  • 40、僞荆卿: 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 荆轲,战国 卫 人。为 燕 太子 丹 客,受命往刺 秦 王。
  • 41、紫荆桠: 小叶六道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42、大意失荆州:  指疏忽大意,损失惨重。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蜀汉政治、军事重镇,由关羽镇守。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取荆州。
  • 43、紫荆山: 1.山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北。1844年冯云山在此进行反清宣传工作,1851年洪秀全在山前金田村领导群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44、伪荆卿: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荆轲,战国卫人。为燕太子丹客,受命往刺秦王。
  • 45、王荆公体:指宋王安石诗的风格。安石曾封荆国公,故称。其诗遒劲清新,以绝句为最高。
  • 46、通荆门:三国吴鼓吹曲名。韦昭制。曲共二十四句,其中十七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三字;三句,每句四字。
  • 47、随珠荆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出自《过程鱼门墓下作》。
  • 48、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 49、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 50、黄荆杖: 用黄荆木条制的刑杖。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GAJ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2) 灌木名。又名楚荆,楚木也。——《说文》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白刑堪为履。——《广州记》(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6) 荆山的简称(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8) 古国名荆之地。——《墨子·公输》荆有云梦。荆有长松。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形容词(1) 我的,属于我的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2) 贫寒的 。如:荆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