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荆
拼音:mán jīng
注音:ㄇㄢˊ ㄐ一ㄥ

蛮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讎。”
朱熹集传:“蛮荆,荆州之蛮也。”
《后汉书·李膺传》:“緄前讨蛮荆,均吉甫之功。”
宋欧阳修《金鸡》诗:“蛮荆鲜人秀,厥美为物怪。”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一直到周宣王的时候, 长江流域的中部都还是所谓蛮荆,所谓南蛮。”

网络解释:

蛮荆

  • 蛮荆是汉语词汇,拼音mán jīng,解释为春秋楚国的地方。
  • 字义分解

    • 拼音mán
    • 注音ㄇ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YOJU
    • 五行

    (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

    (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

    (3)(副)〈方〉很;挺:~好。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GAJ
    • 五行

    (1)(名)落叶灌木;叶子有长柄;掌状分裂;花小;蓝紫色。枝条可用来编筐篮。

    (2)(名)(Jīnɡ)姓。